《民族地区特色资源产业精准扶贫研究——以湖北恩施州为例》从民族地区特色资源产业扶贫的背景与内涵出发,分析了特色资源产业扶贫的基本要素和运行机理等重要理论问题,在此基础上,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对其特色资源产业扶贫的基本情况、贫困的成因、扶贫开发模式、特色资源产业扶贫的绩效、扶贫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以及主导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世界级城市群在区域经济中的功能不断扩展、地位迅速提升,对国家经济增长和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显著。京津冀区域协同的发展目标就是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本书基于上述视角研究了作为区域重要组成部分的天津,应如何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找准城市定位,推动京津冀协同深入发展。
本书是《金砖国家发展战略对接:迈向共同繁荣的路径》的英文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的第三份中外联合研究报告,是在2017年金砖国家智库论坛基础上形成的成果,汇集中外学者的十七篇文章,从多个角度阐述金砖国家的发展战略,包括全球背景、改革困境、发展前景、战略考量等,从“金砖国家发展战略对接:背景与意义”“金砖国家
变与革:另一扇窗看中国经济
《全球治理:国际竞争与合作》以全球治理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从中国全球治理现状和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提出了海外密切合作区域是实现大国崛起的条件,通过构建以中国为全球经济枢纽点的全球价值双环流体系,强化中国与亚非拉的经济联系,以经济促政治,破除“二元化”的困境。 《全球治理:国际竞争与合作》包括三个部分:
本书阐述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实现经济转型和保障地缘政治安全的重大意义,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国家安全、经济、工程布局、国内外利益协调、地缘关系风险等关键问题:界定“一带一路”倡议在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揭示其与国内区域发展战略的关系,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不同地区发展产生的影响,提出完
本书主要讨论了跨境经济合作的理论问题,在实践层面则重点考察西南边境地区跨境经济合作的状况与所面临的经济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促进跨境经济合作提出了政策性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书从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气候、水文等方面梳理了东南亚的经济地理特征。内容包括:地质、地貌与土壤;气候;水文水资源;经济与文化;耕地资源与水稻生产;森林资源;林地与林业发展;农林能矿资源与产品等。
中国不仅“引领包容性世界经济增长潮流”,并且提出“坚定信心共谋发展”。本书围绕这一主题,选取国外智库一系列有见地的研究报告,涉及美国、加拿大、英国等20个国家47个智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关注,澳大利亚、新加坡、印度等6个国家17个智库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分析,比利时、荷兰、以色列等6个国家9个智库对亚洲基础设
本书分别阐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考察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论提出的历史进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概念的内涵进行了系统解读,从马克思哲学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各部分探讨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的理论依据,从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六大原则和引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大发展理念两个层面考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