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大气复合污染成因与应对机制”丛书卷III下册,共11章。本卷报道了大气复合污染的关键化学过程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包括长三角大气氧化性的定量表征与化学机理开发、大气复合污染形成过程中的多相反应机制研究、过氧自由基关键化学过程及其对大气氧化性和细粒子生成的影响研究等。研究范围广泛,涉及长三角、珠三角及我国华北地区等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从环境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当前全球性环境问题,介绍了我国的环境状况,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介绍了可持续发展观点下资源和能源的利用。以较大篇幅介绍了清洁生产的概念、审核步骤以及ISO14000体系,重点介绍了典型行业的清洁生产技术,同时还介绍了绿色技术理论,展示了今后努力发展的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环境权益保障愈来愈成为环境政治学、环境伦理学、环境社会学、环境法学等学科共同关注的问题。本书主要基于环境正义的视角,探讨了环境权益保障的理论基础,基于翔实的调研资料和典型案例,梳理了我国环境权益保障的基本状况,总结了国际社会环境权益保障的基本经验,基于制度哲学的考量,对我国环境权益保障制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理论与方法》集成了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团队生态资产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也称生态产品总值,GEP)研究的成果,系统介绍了生态资产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内涵、评估方法及其在不同地理区及行政区的应用。《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理论与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介绍了生态资产与生态
本书整理了国内外生态光子学领域工作的**进展,并结合作者团队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光子学在生态环境中的前沿应用,主要阐述了如何通过光子学和光学方法获取、处理和监测大气、水文、土壤、生物等生态信息指标,展示了生态光子学技术在新型交叉研究领域的学科内涵和重要应用。
《矿区生态扰动监测与评价》为作者及其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774080、51174287、51574221、41874044)、测绘地理信息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141201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B01B0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501109)等资助的矿区生态扰动监
本书介绍了有关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的内容,包括食品工厂建厂可行性的研究、厂址选择、总平面设计、产品工艺流程设计、物料衡算、设备选型、劳动力计算、生产车间的布置、原料和成品仓库的建设、分析化验室的建设、水电汽工程的建设、通风与空调工程的建设、食品工厂卫生及安全生产措施、环保技术的选择、环保设施的建设、食品工厂项目概算、
本书系统梳理了河南省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具体实践和使命担当,全面总结了河南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成效经验、重要举措和发展思路,对推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有效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铀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分析我国铀矿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阐述铀矿山放射性三废的特征,简述铀在自然界的形态特征及其在铀尾矿(库)中的迁移规律与数值模拟方法,论述铀矿冶放射性污染的物理、化学及生物修复技术,重点论述铀污染的生物处理技术方法、放射性环境功能材料,以及铀尾矿(库)的退役治理基本方法,后介绍几类典型铀矿山
利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建立高效的灾害管理和应急处理平台是智慧城市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灾害预防、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断推动着灾害应急管理走向科学化、精准化和智慧化。本书主要介绍大数据在灾害应急管理中的应用,首先介绍灾害、灾害应急管理以及灾害大数据的相关知识,其次介绍灾害大数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