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关于清代“厅制”问题的再研究。厅制是清代所独有的一种行政区划形式,它的设立体现着明清地方行政制度的转型。本书有两个侧重:一是对清代厅制的起源与演变过程进行了细致的制度史研究,特别是对于学界研究比较薄弱的明清之际厅的起源过程进行了深入探讨,着重加强对海峡两岸一手档案的发掘和利用;二是结合区域社会史、法律史的研究
总管内务府大臣为清代特有之内廷机构——内务府的高长官,其游走于内、外廷之间,在清代政治史上有着重要历史地位。本书从员额、出身、任职背景、多重身份、行走班次、职掌范畴等方面,勾勒出这一群体的基本特征,并从其历史迁延中管窥清代职官制度的整体发展趋向。本书还以内务府大臣为主线,围绕他们的职能权限、与户部的财政纠纷及清末内务府
中国社会建设现代化,是一个崭新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作者积多年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经验,经过三年潜心研究,在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推出了这一力作。本书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高度,立足“两个大局”实际,结合制定实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从加强顶层设计宏观视野、完善中程运行机
本书主要内容为法律硕士联考专业课考试中,5个学科即刑法学、民法学、中国宪法学、法理学和中国法制史的主观题,本书按照主观题难易度,分章节编排了30万字的主观题,并且给出了答案要点,指明了复习热点。
本书首先分析“互联网+政务服务”公众采纳理论,提出面向公众需求整合“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资源,根据政务服务主题、用户对象、政务业务流程、信息服务逻辑层进行信息资源整合,有利于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以及公众采纳意向;其次,针对“互联网+”复杂环境对公众采纳行为的影响,从感知信任、外部环境、用户满意度
本书是作者基于十多年来对基层治理的研究,结合最近两三年最新的调查资料写出来的关于县乡治理逻辑与实践的力作,对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做了深度分析,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具体而言,本书内容包括:县域体制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机制安排、基层治理体制机制问题、基层领导和基层普通干部自主性、县乡政府落实国家政策的制度设计及其效率与效果
人权研究 第二十五卷
在今天的全球风险社会和中国高风险社会中,风险、灾害、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已无须多言。如果说风险社会意味着一个时代性的转变,那么人类如何与风险、灾害、危机共生,就是这个我们时代为重要、紧迫的研究主题。本书由南京大学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办,致力于风险、灾害、危机的跨学科研究。
《反歧视评论》是由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主办的国内首以平等权利和反歧视为主题的学术文集,旨在汇集反歧视研究的前沿理论,展现反歧视实践的最新成果,进一步推动反歧视的法律和制度变革。《反歧视评论》以学术性和建设性为评价标准,设置主题研讨、学术专论、评论、判例研究、调研报告、深度书评等栏目。本书是第9辑,选择当下最受关注“职
本书是国内外学界在企业非公益性捐赠问题研究中领先的专著,作者通过梳理沪市主板上市公司年报慈善数据,发现企业非公益性捐赠已成为中国企业慈善捐赠主体。本书从企业慈善动机判断入手,明确企业非公益性捐赠性质和激励缺失,探索政策激励工具从企业公益性捐赠植入企业非公益性捐赠的可行性、适用性和有效性。终,构建中国企业非公益性捐赠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