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国家形势报告(2017)》是宁夏大学阿拉伯研究院组织编撰的年度研究报告,对阿拉伯国家的总体形势、发展趋势和焦点问题进行跟踪研究。中东地区是欧业非三大洲的接合部,是人类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它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地缘位置至关重要;二是地缘政治异常复杂。自古以来这里便是大国必争之地。《阿拉伯国家形势报告(2017)
本书主要对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土耳其形象及其成因进行了论述。本书认为这一时期英国的土耳其形象话语的表述裹挟了政治、经济、宗教和外交等因素,以大卫·厄克特为典型代表的英国激进主义者建构了一个政治上和谐平等、经济上自由开放、宗教上世俗仁爱、外交上被动无奈的多元土耳其形象,由此构成了一种“反东方学”的形象话语。故而,新视角之
本期书稿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国别和区域聚焦:中东历史与现实的多维探讨”,主要文章包括周烈老师的《中东乱局中的黎巴嫩真主党》,王天星的《埃及设立宪法法院的原因》,郭才华老师翻译的《阿拉伯的什叶派纽带——理解伊朗在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力》,顾坚的《1896-1899年的英国苏丹远征研究》,黄超的《埃及近现代农业经济与
本期书稿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国别和区域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特性及开展人文交流可行性研究,主要文章包括《“一带一路“—沙特文化特性及开展人文交流可行性研究》、《“一带一路“——卡塔尔文化特性及开展人文交流可行性研究》、《“一带一路“——阿联酋文化特性及开展人文交流可行性研究》、《中东乱局背景下“一带一
本书在介绍越南的地理环境和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基础上,引申出越南文化的形成及其所具有的独特的内涵与特点,逐一介绍了越南的族群人口、历史传承、宗教信仰、历法节庆民俗、衣食住、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教育科技医药、出版、传媒、文化遗产等,客观地理清越南历史文化的脉络和一些基本问题,准确地归纳出越南文化的特点,并对越南文化的发
本书为集刊,连续性出版物,一年两辑。列入CSSCI来源集刊。邀请国内外学者对韩国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大致分为以下几大栏目:政治、外交与安全;历史、哲学与文化。由于目前仍处于征稿阶段,尚无具体文章名称。论丛主编郑继永,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主要从属韩国问题、朝半岛问题的研究。
《佩拉宫的午夜:现代伊斯坦布尔的诞生》20世纪初,伴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次世界大战的暴发、土耳其民族主义的兴起,伊斯坦布尔成为各色人等聚集的地方,这些人包括试图争夺奥斯曼帝国遗产的各帝国的间谍,白俄难民,非裔亚美尼亚艺人,希腊移民女歌手,列夫·托洛茨基,海明威,当然还有凯末尔。而这些人都不同程度地与佩
《重释内亚史》以作者多年来对内亚史研究的心得为主,对世界著名内亚史研究学者波西和傅礼初、丹尼斯·赛诺等的论著和研究方法进行评书,并对具体的内亚史问题进行解读。本书从伯希和、丹尼斯·赛诺、傅礼初、乌瑞夫人、王明珂、森部豊六位学者入手,分别评述他们的内亚研究成果、方法及影响,梳理内亚研究的脉络。
明清时期的官员、学者撰述关乎日本的国情、史地的著作显著增加,到日本实地考察并且做出详细记述的现象也日益频繁。在某种意义上,明清时期正是中国加强日本史地著述和深入认识日本的一个转折点。本书由上编和下编两部分组成。上编主要是围绕明清时期出现的日本研究史籍,侧重于史学史和文献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史学方面的分析。下编主要是围绕明
《战争的余烬》这部厚达1000页的著作讲述了1919年凡尔赛会议至1959年间发生在幕后的政治、军事和外交动机,以及各方领导人展开的一系列磕磕碰碰,最终导致本可避免的、血腥和无休止的战争。作者罗格瓦尔花了长达10年时间,充分利用几个国家新解密的外交档案以及原始文献,深入研究了多方面的历史记录,以追踪在越南受到重创的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