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明代外戚群体所做的系统性研究,不仅对明代外戚的人员构成、各项待遇及主要活动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还将其置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中进行了考察,旨在探究明代始终没有出现外戚专权现象的原因,以及外戚群体作为明代社会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具有的历史地位及其变化趋势,以期对明代历史有更深入的理解。作者认为明代外
《宋代地方政府行政成本问题研究》借鉴现代行政学研究中有关“行政成本”的概念与理论,从行政设施成本、公务接待成本、“羡余进奉”成本、无形行政成本、无效行政成本等五个方面对宋代地方政府行政成本问题进行了研究。《宋代地方政府行政成本问题研究》分析了宋代地方行政成本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域的表现,认真总结了宋代政府应对各种行政
本书从地方督抚在新政中的思想与活动的角度,具体考察地方督抚对清政府新政决策的参与及其影响,以及地方督抚与新政过程中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以此观察清末中央与地方权力格局的演变态势。具体研究了十三个专题,基本内容如下:第一章,考察清末地方督抚辖区变革与改制,具体探讨了清末新政时期裁撤漕运总督与苏淮分省始末,关于察哈尔、热河、
清末新政是继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之后,清政府发动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改革运动,其力度远远超出前两次改革,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与社会生活及边疆地区的改革。本论文集是2014年7月17~18日在兰州召开的第六届晚清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辑集,共收录论文40篇,内容涉及新政各项改革及清末边政思想、边防政策、新
以史为鉴是中国史学的归宿,也是其延绵千年的生命力所在。得可资,失亦可资。本书亦旨在于此,以历史与史学发展史双线并行为视角,对历代正史经营西域人物事迹撰述做了一个较全面的梳理与探讨。具而言之,就是通过四个时期的个案研究与*后的总体考察,着重从微观具体层面所反映的内在经营理念和策略,考察了各代经营西域人物活动的经验与教训。
辽东郡是秦汉时期的防务重镇。本书从防务的视角对秦汉时期辽东郡的行政建制、屯戍管理、边民管理、区域政治形势、民族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阐明了辽东郡防务建制的构成、特点、功能、地位;分阶段剖析了辽东郡的防务对象、防务形势、防务隐患,阐明辽东郡防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通过对东汉时期历任辽东太守的防务事迹进行个案研究,深化了
监察院分区监察制度是南京国民政府行政监察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政府监察院分区监察制度的历史考察与当代启示》将监察院分区监察制度放在近代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大背景下加以考察,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角进行分析。行政监察是现代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行政监察制度在现代国家政治制度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本书力图在广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职权—职官—机构”为研究框架探讨唐代言谏系统因内部因素而引起的制度变迁;以“政治—制度”为研究框架探讨唐代言谏与政治生态建设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而据此试从一侧面略探唐代政治兴衰成败之内在规律。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成果(10YJC770102)和浙江省社科规划“之江青年”项目成果(T6-2)。本书主要利用龙泉市档案馆的民国档案,以民国浙江龙泉县保甲为研究对象,对龙泉推行保甲的概况,乡镇保甲长的职能、人员构成、选拔、任免与奖惩进行考察,探讨政府如何利用保甲组织实施人口调查和人事登记,如何通过
全面抗战时期,由于大后方城市经济、文化、教育的迅速发展,加之外来人口的大量迁入及日机的频繁轰炸,大后方城市社会生活发生了剧烈变化。大后方城市社会生活的变化,一方面表现为城市物质生活趋新、休闲娱乐生活多样化、习俗观念趋于文明开放、公共空间拓展等积极变化,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城市社会问题日益突出、普通市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