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辑收录四川大学考古校友撰写的学术论文18篇,涉及文物与博物馆学(古希腊学术传统与博物馆起源、博物馆陶器的收藏与研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铜镜发掘品的考古情境)、史前考古(龙山时代日照地区的生态环境、回顾与求索——喇家遗址2013—2019年田野考古概述)、商周考古(郑州小双桥都邑遗址再析、论三星堆文明形成的年代、金沙遗址
本书选择法门寺金银器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艺术学的角度对法门寺金银器的历史背景、艺术外显、艺术内延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全书围绕法门寺金银器的艺术风格及其形成机制这一论点,构建起时间(年代)与空间(区域)多维度的比较系统,对法门寺金银器的造型艺术、纹饰艺术及制作工艺三方面进行了详尽地梳理与分析。
本书收录了作者以往发表的21篇考古学论文,主要集中于黄河流域,特别是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聚落与社会方面的研究。共分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文化的演变”有7篇论文,主要涉及黄河中游考古学文化的分期、年代、谱系关系等方面。第二单元“社会的发展”有9篇论文,主要通过聚落考古来探讨黄河中游不同时期社会结构及其变化,其中两篇涉
魏姓,此姓氏有出自姬姓、芈姓等多种说法。魏姓早发源于今河南省北部及省南部-带,现已遍布全国各地,是当今姓氏排行第47位的大姓。魏姓历史上出现了众多名人,如魏武子、魏无忌、魏徵、魏源、魏良辅等。魏姓是以委蛇肥遗龙虺为图腾的炎帝支鬼姓的苗裔。魏姓族徽由三部分组成:左边的女性象征炎帝魁隗氏的母亲任姒,手举着颗粒饱满的麦穗,右
戴世光学术年谱
郭家崖墓地地处秦岭北麓的渭河南岸台地上,是一处规模较大、沿革时间长、保存较好的东周秦及汉唐墓葬群,也是近年来继凤翔孙家南头之后在汧渭之会有关东周秦墓葬的重要发现。对该墓地122座墓葬的发掘工作分别于2011年和2017年两次完成,这批墓葬对研究秦人社会聚落形态、秦戎关系、墓葬习俗、历史沿革以及古代秦岭南北文化交流与传播
本书对石城子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厘清了遗址的形制布局和功能区划。
《东方考古》是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和山东大学博物馆联合编辑的系列丛书,分集陆续出版。本丛书内容以中国东方地区、东亚地区的考古学和古代文明研究为重点,广泛吸收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体现了考古学研究的新思路、新理论和新方法。第18集收录了20篇研究论文、5篇调查报告,内容涉及史前到历史时期的聚落与
本书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及研究论文等共计20篇,收录了《陕西省永寿县先秦时期遗址考古调查简报》《2018年新疆巴里坤小黑沟遗址调查简报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千佛洞石窟调查简报》《秦都雍城地区秦汉畤祭遗存研究》等文章。
本书是《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吴长生的个人回忆录,时间跨度为1948—1988年,从个人视角展现了共和国从童年到青壮年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全书分为四章:“童年往事”是祖父、外祖父两个家庭在1950年代由旧入新的过程以及作者本人小学时的经历;“少年风雨”是作者的中学学生生涯;“西藏岁月”是作者1968年到1980年在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