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原理、有方法、有实例的中国本土戏剧教育读本,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本书在空剧团六年戏剧教育探索和作者八年个人生命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归纳与总结,形成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戏剧艺术为形式和手段、以生命发展为目的的“戏剧式教学”,这是具有中国文化基因的戏剧教育。戏剧式教学是一种跨学科的终身学习形式,本书针对传统教育难点
作为解决方案的“戏剧”与一般的戏剧不同,它指的是应用戏剧的底层逻辑,通过时间与空间的重构,搭建一个全新的场域。在这个场域中,不仅植入角色与情节,更重要的是,在其背后植入隐藏的学习逻辑和学习目标,应用语言、身体、情境、氛围等戏剧要素,利用戏剧练习的手段和方法,帮助参与者和观看者认识自己、学习知识、解决问题。本书以“用戏剧
本书采用神话—仪式学基本理论框架,综合运用音乐学、人类学、语言学、历史学等多学科方法,在综合分析古代丝绸之路的考古文献及传统习俗材料的基础上,沿着神话—偶仪—乐器—戏曲的路线讨论了戏曲文化观念的发生,依据脚色—叙事—曲牌—文本的线索讨论了戏曲诸因素的形成,因循唱(念)—腔—乐的思路讨论了戏曲形态的蜕变,多视角、多维度全
20世纪初一批俄罗斯象征主义作家针对本国戏剧发展方向提出了一种新的戏剧认知。相较于西欧象征主义思潮,俄罗斯象征主义倾向于戏剧应积极地介入和改造生活,主张在戏剧艺术里以象征主义美学尺度构建新世界,打破二者取其一的二元对立模式,融合可见的外在第一现实与可知的内在第二现实。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讨论俄罗斯象征主义戏剧的内涵,
本书是一本研究中国古代戏曲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学术书。本书尝试以中国古代戏曲中之“鬼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为切入点,对古代鬼戏之生成及其所反映的民间鬼神信仰、儒释道思想进行阐释与分析。本书认为,古代鬼戏创作受到民间鬼神信仰、儒家思想、佛教思想、道家思想的直接影响,通过形象生动的情节设置反映了古人之“乐生恶死”的基本信
本书稿从中国戏剧美学的逻辑发展、思想背景、思维方式,以及中西方戏剧美学的比较视野等维度入手,辟23个专章,分析了汤显祖、王骥德、金圣叹、李渔、王国维等人的戏剧美学思想及发展脉络,以及戏剧美学思想的变迁,并通过中西戏剧的比较,阐扬中国戏剧美学的深厚内蕴,为观照和审视中国戏剧美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理论框架,运用了一套富于新意
由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主办、中国·中央戏剧学院承办的第五届世界戏剧教育大会于2022年5月10日至20日在线上召开。大会以“戏剧与科技的发展构建”为主题,收录了来自加盟院校的专家学者的11篇论文,分别从戏剧管理、戏剧教育、声音表演、舞台灯光、表演教学、戏曲、传统文化保护、戏剧与马戏、后戏剧等角度探讨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戏剧
戏曲是中国文化孕育出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戏剧领域的唯一的和最重要的文化表征。其在文化上代表性,不亚于汉字、儒学和四大发明。可能也正因为如此,自从二十世纪以来,戏曲研究一直是中国文学研究领域的显学。大师辈出,著作汗牛充栋。纵观戏曲研究百年史,关于戏曲源流、作家作品、声腔音乐的研究成为主流,关于戏曲的跨学科研究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拥有十多年手作经验的道具师,她将自己接触过的所有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心得凝结成本书,希望能为读者解开一些困惑。此外,作者还提供了道具师的职业规划,供读者参考。道具制作是一个需要积累、反思和熟能生巧的过程,只要心中有一份执着和热爱,什么时候入门都不晚。 本书共3章,第1章讲解了29种主体材料、9种表面处理材料
旅游演艺作为文旅融合的典型成功实践,已成为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演艺与旅游的融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书聚焦文化演艺融入旅游产业的作用机理、对目的地经济影响的评估等问题,对国内外旅游演艺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构建文化演艺融入旅游产业的宏观、中观、微观经济效应评估模型,通过丽江旅游演艺项目的一手数据和二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