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现代计量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为指导,以航空装备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装备性能指标测量和校准技术为主线,以装备性能指标量值精确控制为目标,论述飞行器、航空发动机、机载武器系统、机载设备的计量校准问题,探讨飞行测量与飞行校准技术,倡导装备型号的计量论证与计量设计、装备计量化与计量装备化、装备全寿命不确定性度量等理念,从传统的
武器和科技的发展带来军事组织、作战方式乃至战争形态的变化,由此深刻地影响指挥控制的演变。未来战争呈现出新的面貌,规模可能进一步缩小,指挥职能需要以一种分布和协作的方式来完成,士兵的独立性和能力逐步提升,武器和战争的演变使以往遭受忽视的边缘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资源、能力和影响力,边缘地位的凸显导致重心前移,边缘战应运而生。边
《俄罗斯北极地区: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与开发战略》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围绕北极保护与开发重大科学问题,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框架下,针对俄罗斯北极地区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及开发战略等科学问题,开展科学考察、文献调查、统计和空间分析,重点总结俄罗斯北极地区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动植物、冰川冻土等自然地理要素分布与
本书系统探讨了装备体系韧性分析、评估与优化相关问题。首先,详细介绍了装备体系和装备体系韧性的概念内涵;其次,论述了可行的复杂装备系统韧性分析与优化设计方法;再次,阐述了装备体系韧性建模分析与优化设计方法,并通过应用案例充分印证了这些技术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最后,对装备体系韧性技术研究及其在相关领域工程中的应用提出了相应建
中国兵家历史源远流长,智略雄冠中外。本书从起源流变、代表人物、传世著作、经典战例等多个维度,对中国兵家做概略性考察。“源流篇”以时间为轴,选取古代中国历史上的杰出军事家,总结其军事理论与实战贡献,系统梳理中国兵家的发展演变脉络。“分野篇”通过列举中国兵家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军事著作,分析军事谋略、练兵方法、军事制度、军事
从唐代以来,政府利用地方民间组织的武装力量守城防盗,是为“团练”。晚清时期,面对内忧外患和八旗、绿营军战力羸弱的现实,清政府不得不鼓励地方“办团练”以守土保疆、维系统治。一时间,“团练运动”如火如荼,办团练者既有籍籍无名的乡土士绅,也有江忠源、胡林翼这样的地方官员,孙锵鸣、吕贤基这样的在籍缙绅,更出现了曾国藩、李鸿章这
卫所制度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御海体系,也是明朝最主要的军事制度,上自京师,下至诸郡县。蒲壮千户所位于浙江省苍南县,自明洪武十七年设立以来,已有640余年历史,在中国海防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辖区内保存有各类明代军事设施20多处。本书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结合实地勘察调研,以蒲壮所海防遗产实物为对象,从制度、时代背景、功
本书系统介绍作战环境建模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主要过程、关键技术和方法;具体阐述系统建模、作战环境模型的内涵、作用及分类,分析作战环境建模的共性方法和通用技术;重点介绍地理空间信息网格建模、数字高程模型建模、地物建模、全景图像建模、地理环境分析模型建模、地理环境数值模型建模等内容和方法。同时,对其他作战环境的概念内涵、
指挥控制(C2)的成效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在战争中,任何一项其他活动的重要程度都无法与指挥控制相提并论。同时,指挥控制在应急管理、反恐维稳等社会治理领域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指挥控制技术一直是军事、管理等领域最活跃的研究内容之一。本书对指挥控制技术进行了系统性梳理与介绍,涵盖态势认知、决策规划、行动控制等三个方
本书分为3篇(总报告、理论篇、实践篇),共计10章。全书旗帜鲜明地确立了军事系统科学对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军事理论体系的指导性地位,情深意切地回顾了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为建设发展中国军事系统科学与工程做出的卓越贡献,完整准确地描述了军事系统科学与工程的历史演进、学科设置、地位作用,客观重点地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军事系统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