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共分15章,强调基础理论、基础知识的介绍,同时也注重介绍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作用及其结果等内容。
在《人类文明的足迹·地理百科:百变漂亮的石头》里面,人们可以看到一个个生动、奇异的岩石形象,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阅读《人类文明的足迹·地理百科:百变漂亮的石头》的时候,不仅会引起人们的联想,更会引起人们的惊叹,不管用何种感情来阅读这些文字,都希望能让大家的身心得到愉悦。
《实用层序地层学》总结了层序地层研究中应用的术语和方法,通过对比不同层序地层学派及理论,提供精确对比地层的可靠方法,并运用层序地层学提高各类地层圈闭油气勘探成功率。作者旨在通过系统地阐述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通过把地层序列置于时间格架内,层序地层研究可以在基准面变化的框架内解释沉积史和古地理演化史,从而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划分了测区地质构造单元和地层分区,合理建立了测区岩石地层系统。采用多重地层划分方法,对地层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在黑石长梁一带新建黑石长梁岩群;测区北部发育若拉岗日岩群洋岛型火山岩;发育晚三叠世深水复理石盆地一浊积岩相带;测区侏罗系地层中发现大量生物礁;鱼鳞山组、唢呐湖组和康托组
多格错仁幅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羌塘地区北部。通过调查,厘定了测区大地构造格架和构造一地层分区,建立了测区构造一地层系统。在测区北部白头山、岗盖日、狮头山等地划分出若拉岗日构造混杂岩;在白头山及普若岗日等地发现小面积酸性侵入岩,丰富了调查区构造和岩浆活动资料。将区内大面积分布的新生代火山岩划分为新近纪及古近纪两个喷发时代,分
本书是依据全国地质资料馆及青海、等6省(自治区)馆藏成果地质资料为基础,按类别整理出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区域地球物理调查等20类地质工作程度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调查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羌塘盆地南部,俗称南羌塘,面积约15650km2。本次调查主要成果:厘定了测区地层分区,建立了测区的地层划分系统,合理解体了肖茶卡群、木嘎岗日岩群,在南羌塘北缘首次采到早三叠世牙形刺化石,新建孜狮桑组,在上三叠统姜钟组中采到南方型植物群的重要分子(Ckozamit
2012年11月7日,中国地质大学将迎来建校60周年。郝翔编著的《献给中国地质大学建校60周年:中国地质大学史(1952-2012)》的正式出版,给这个喜庆的日子献上了一份厚礼。客观反映学校历史,认真总结办学经验,使每一个地大人以史为鉴,从历史中汲取养分,传承精神,凝聚力量,迈向未来,是作者修编校史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实验教学系列教材:地史古生物学典型教学标本图册》作者欲通过有广泛代表性的,包括那些各个地质历史时期常见并易于发现的化石帮助初学者学习和鉴定化石,特从本系教学化石收藏中挑选出保存完好的宏体化石作为主要的图册内容。尽管微体化石也是化石鉴定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但本书仅收录了古生物学课中涉及的筵类化石,相关其
《坡缕石及其微纳米材料的改性与工程应用》著作者是在相关人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试验着重对贵州坡缕石及其微纳米材料的改性、制备以及在摩擦学领域的工程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对研究的过程、方法、关键技术及其最终成果做了详细的介绍。希望《坡缕石及其微纳米材料的改性与工程应用》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该非金属纳米矿的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