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流域精准治污体系中更为微观和细致的尺度,《城市河流片区精准治污决策研究》在承接《流域精准治污决策技术体系及应用研究》一书对流域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以城市河流片区为整体,以系统的水质效应评估导向为特色,研究与分析生成精准决策所必需的城市河流片区基础信息、片区与水体尺度响应关系的模拟等基本要素;通过对响应关系的研究完成重
北京市种植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与管理指南
《陆地生态系统碳水通量模拟与动态分析》通过尺度扩展方法,集成遥感空间数据和地面观测数据,基于多种观测模式,有效模拟陆地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研究和揭示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的影响及区域差异特征,可解决当前陆地生态系统碳水通量时空变化综合性研究欠缺的问题,有助于实时掌握气候环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过程的影响,对
内容提要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3章)为碳循环与温室效应相关理论,第二部分(第4~8章)为CO2减排理论、技术与政策。全书以优选碳循环机制为切入点,阐述人类赖以生存的气候系统运行机制、变化规律及人类活动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与影响,阐明碳减排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碳减排的实现途径及技术手段,探讨当前我国碳排放权交
当前,我国突发环境事件仍然高发、频发,严峻的环境安全形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随着人们环境意识、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对环境问题,尤其是涉及自己切身利益的生活周边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如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不当、沟通渠道不畅,就极有可能引起环境群体性冲突,危及社会和谐,造成社会动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专业性较强,公众缺乏获
本书首先在测算我国农业碳排放与碳汇量的基础上,厘清各自现状特征与空间差异;其次,测度我国农业碳排放权总量,并基于各地区减排成本的不同完成对农业碳排放权的省域分配,同时综合评估碳排放权匮乏地区的农业碳减排压力;再次,尝试探索补贴与奖惩结合模式下的农业碳减排补偿机制,并以31个省级行政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检验;接下来,基
自2018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助力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而2060年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本书旨在从碳中和视角分析长三角区域协同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问题,并结合国际经验,提出长三角区域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机制路径及对策建议
青草沙水库、陈行水库、金泽水库是上海市三大饮用水水源地,供应上海超过1300万市民的饮水。本书记述了上海市三大饮用水水源地常见藻类植物8门12纲26目49科136属,其中蓝藻门19属、绿藻门54属、硅藻门44属、隐藻门3属、金藻门4属、黄藻门2属、甲藻门5属、裸藻门5属。全书对所列种属的形态、分布进行了描述,并附有光学
高速城市化进程以及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寻求高效、安全的城市污染土壤快速修复技术意义重大。《城市有毒污染土壤快速修复技术》介绍了两种针对有机污染土壤的快速修复技术,分别为电磁助快速修复技术和低温等离子体修复技术,归纳和总结了针对有机污染土壤修复的电磁助快速富集修复系统和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修复体系操作
《土壤污染修复原理与应用》在系统介绍土壤污染现状、来源、特征及风险和土壤污染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标准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受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土壤的不同类型修复技术及工程应用现状,详细分析了现有修复技术所存在的问题与局限性,并展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途径与修复技术发展前景,为污染土壤修复提供了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