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分析了我国稀土尾矿库区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与修复技术研究成果。全书共分5章,从稀土尾矿库环境污染问题出发,详细介绍了矿区环境污染的监测、生态安全评价、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生态毒性效应与作用机理、生物监测技术和生态修复技术等的研究进展。同时,本书将目前污染生态学和生态毒理学常规成熟的研究理论和技术方法贯穿全文,涉及的
本书《建设用地人类健康风险调查评价基础、实践与指南》,由蔡五田,男,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研究员编著,简要综述了国内外污染场地风险评价程序及技术要求,详细介绍了美国环保署污染场地人类健康风险评价的核心实质内容,以某大型钢铁污染场地为示范区,开展了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调查与现状及未来用地情形下人类健康风险评价
本书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5个大城市--武汉、合肥、南京、上海、杭州,从中选取37个街区分析建成环境与PM2.5之间的深层量化关系。1.阐述街区PM2.5在不同污染程度下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差异性。2.定量分析街区建成环境指标与PM2.5之间的关系,及各个指标的影响强弱。构建了对PM2.5具有显著影响的街区绿色空间指标(包括
本光盘为《广东省土壤修复工程造价指引》一书的配套光盘,内容包括“殷雷工程计价软件V8(广东省土壤修复专用版)安装程序-20210909”软件的安装包、注册信息说明及用户手册。用户手册内容包括软件的安装、使用和卸载。
煤电行业碳减排市场设计——理论与实践
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环境经济政策实证研究
本书以有色金属采选冶炼行业为背景,识别和模拟预测采选冶炼行业涉及的地下水污染源。第一部分为理论篇,以较有特色的金矿采选、稀土矿采选及铜冶炼、铅锌冶炼为重点,兼顾其他采选冶炼行业,识别地下水污染源;阐述地下水流动及溶质迁移的数值模拟模型及方法,并介绍地下水数值模拟思路;简要介绍主要的数值模拟软件。第二部分为应用篇,选取分
本书主要针对城市非点源污染控制的技术方法,即生物滞留系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的描述、多目标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各层结构优选及污染物运移机理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具有较好的应用和学术价值,为相关专业的研究者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和技术基础。本书包括七大部分:绪论、生物滞留系统对水量的控制、生物滞留系统污染物去除机理、生物滞留系统综合
该书重点介绍流域面源氨氮污染现状、产生的原因及流域面源氨氮污染主要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辽河流域农村生活污水为例,从点源和面源控制的角度,介绍了典型控制技术,包括高效生物移动床-地下渗滤系统脱氮技术集成技术、北方农村地区高效藻类塘氨氮去除技术、生物滤池组合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技术等。本书可供从
我国用能权和碳排放权协同协调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