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六章,从语言、文化和交际,跨文化交际的学科背景,跨文化交际的表现形态、跨文化交际的适应与认同四个方面切入,重点探讨跨文化交际类型与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情景比较、跨文化交际的职场对话、跨文化交际翻译的技巧、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什么是好记者?怎样才能讲好故事?如何实现新闻理想?这些问题叩问着每一位新闻工作者。为了推动新闻战线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和激励广大新闻工作者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自觉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起,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记协在全国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传播研究报告(2018-2022年)
本书分析了上年度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探讨我国文化产业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创新行为和商业模式,同时,也对相关文化产业的政策体系进行系统的考察和分析。
翻开《厌女》的五个阶段: 好奇。人人都在说厌女,到底什么是厌女? 认同。厌女,在男人身上表现为女性蔑视,在女人身上则表现为自我厌恶。(请翻到第2页) 反思。深入理解厌女的机制,借以反思自身的亲密关系。原来,女人的厌女症从母亲处学来。(请翻到第124页) 自觉。对厌女症越来越敏锐。我不是一般女人嘛也是一种有伪装的厌女
本书是日本学者砺波护于2016年出版的学术随笔集。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对日本文明影响巨大,这体现在技术、语言、制度、宗教、艺术等几乎*部领域。本书*一章由敦煌文化与吐鲁番文书等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入手,分析中华文明对于日本及中华文明圈的影响方式。此书以隋唐佛教、名物、经本书类的流传等具体实物史料为依托,在书中
亚文化的意义总在争议之中,而在对其风格的不同定义里,我们看到为激情的碰撞。 本书是关于青年亚文化的奠基著作之一,也是本以朋克文化为主题的系统性研究著作。从安全别针、尖头鞋、摩托车的流行到朋克、雷鬼乐、华丽摇滚的兴起,作者以生动的历史叙事结合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符号分析等理论方法,深入剖析亚文化的功能、来源、抵抗与收
1.本书从国际、国内两个视角,全方位系统而又深入地回答了人们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关心的一系列问题,而且还切实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工作提供了宏观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本书对于启发人们更深入地思考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的理论问题,对于指导科学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队伍的培
本书精选近3年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优秀申报方案,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新编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2024年度资助项目申报指南,具有指导性、参考性。2023年正值国家艺术基金成立10周年,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艺术机构、单位和文艺工作者,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特编写本书。
《跨文化研究》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依托该校跨文化研究院组织编撰的综合性学术集刊。其主旨是瞩望人文,学宗博雅,拆解古今中西樊篱,汇通人文,“六艺”兼容;立足语言文学,却无学科本位,尝试将文学、历史、宗教、哲学、语言融于一体。该集刊以跨文化的方法和视野审视人类古今精神问题,通过对话与交流,致力于推进以中化西、中学西传和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