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地震》汇集的是柄谷行人19952015年的11个演讲。篇目由作者精心挑选,包括《地震与康德》《现代文学的终结》《日本精神分析再思考》《山人与山姥》等,涉及哲学、文学、民俗学、建筑等不同领域,囊括现代文学的终结、民族主义、地缘政治、城市规划等丰富话题。本书所收演讲代表柄谷行人近年来对诸多世界范围内的重要议题的思考成
人间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理解何以可能这一命题始终伴随着社会学科的发展,单一学科的知识只能看到问题的一个侧面,现实远比单一学科的所见复杂,需要不同专业共同关注和共同解决问题。因此对话显得尤为重要,人们思索并不断沟通,以尽善尽美地成就人之为人的角色。 本书是19992019年间中外社会科学领域学者对谈录的结集。对谈在文
本书收录了数篇好看动人的故事,每篇故事均围绕“命定之选”的主题展开。“命定之选”是天生就有优势的人,他或许天生好运,或许天赋异禀,但其人生也非一帆风顺。而与之相对的普通人也不一定注定平庸。作者用轻松诙谐的文笔、立体的人设、丰富的想象力讲述了不同性格的“命定之选”与其他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普通人的纠葛故事,在跌宕起伏的剧
巴珠·晋美却吉旺波是19世纪的著名学者,一生论著作品极为丰富,诗歌独树一帜、颇具特色。其精深的文化和文学造诣为其后历代学者所称道。该文集共8卷,他的作品内容涉及哲学、逻辑学、天文历算、文学等学科,是一部藏族十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作品内容丰富多样,文字精美精炼,条理清晰,论据充分。
书稿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主办的CSSCI来源集刊《原道》第47辑。本辑包括四个栏目:一、“孔子研究”栏目讨论了孔子反对铸刑鼎的思想、慎独思想和孔子形象的建构问题。二、“经学与哲学研究”栏目讨论了帛书《易传·缪和》的思想、《礼记·王制》的“封建”思想、廖平的“大统”思想,以及我国早期的“知人”观、戴震“闻
二十世纪前期,对中亚的关注和研究对汉学至关重要,而汉学中心从欧洲转往美国时,哈佛燕京学社对哈佛和北美汉学的发展举足轻重,这为作者提供了挖掘哈佛燕京学社与欧美国汉学家密不可分的历史渊源的契机,也构成了这部学术随笔的中心线索。集中内容涉及哈佛燕京学早年的历史、中亚学和汉学学术史研究、二十世纪前期人文学术的开放和交流带来的东
本书是著名学者甘阳的文集,收录了甘阳教授1984-2019年以来的文章。全书分为三编:传统中国、超越西方文化以及返回“文明-国家”。内容主要集中在对西方哲学的评述、西方社会学著作的评论以及通识教育三个部分。作者认为,21世纪的中国能开创多大的格局,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中国人是否自觉地把“现代国家”置于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
本书以华中科技大学“喻竹计划”项目六年来的卓越育人成果为基础,全面总结和展示了华科大“喻竹计划”在新时代大学生论治国理政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以及华科大依托“喻竹计划”实践项目育人的经验总结。围绕着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这一主题,全方位深入研讨并回答了新时代青年人才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全书内容分为“喻竹计划”系列调查报告和
本书收录了作者的格律诗词、白话诗、文化学术等百余篇作品,其内涵丰富,涉及中外哲学、历史、经济、政治、科学、教育等,继承和创新了传统文化。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梵文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郑国栋作品集。"学海泛舟"一节收录作者独著学术论文6篇,"书山有路"收录学术杂文4篇,"西域纪行"收录游记2篇,"香象渡河"收录评论4篇,"尺素寸心"收录书信3封,"他山之石"收录译文4篇。共计23篇。此外,附录一"光影婆娑﹣﹣郑国栋摄影作品撷英"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