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学大师任继愈先生对中国文化以及对近代大师级学人的评述性的著作。 任继愈先生是我国哲学宗教学界的一代大师,他在佛教方面的研究成就被誉为凤毛麟角。他一生潜心治学,敢为天下先,始终走在学术研究的前沿。本书较为集中地录入了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对儒、释、道三教文化本源及流变的精辟见解。 西南联大作为中国教育*为辉煌
王尧先生在研究西藏历史及藏传佛教等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该书编选其部分藏学研究成果,同时收录其在研究、探索过程中的所遇、所想、所感,与陈寅恪、费孝通、赵朴初、顾颉刚等先生们的交往等。在展示藏传佛教历史和精神内核的同时,也使得我们从一侧面更加深入地了解王尧先生。
本集收入著者文史论文四十四篇,内容包括著者所撰学术论文、学术札记、图书序跋、补正(如《明人传记资料索引》补正)、纠误(如《清代人物传稿》纠误)等,著者较为重要的中文学术论著多已收入。作者马泰来先生曾先后师承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饶宗颐、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何炳棣和钱存训先生,曾任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香港大学图书馆副馆
本书择选了记者、出版家邹韬奋先生一生的笔耕当中*代表性的篇目,分为四辑,涵盖政论、人生随笔、书评、游记、出版杂谈等不同主题。这些文章体现了他身为新旧、中西文化冲撞与汇合时期的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传递了他面对民族危亡迫近眼前的急切思虑,也是他身为师长、身为读者的好朋友所奉献的恳切之谈。
本书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学术交流,特别关注与展示中国语言文学研究领域里的研究新成果,追求学术品位与研究价值。本书主要关注语言文字研究,古文献学研究,网络文学研究,比较文学与接受美学研究。本书均切合学术前沿问题,质量上乘,原创性很高,值得参考和借鉴。
《区域》由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主办,为跨学科和跨文化的人文研究丛书,其宗旨是立足人文学科的具体问题,在跨学科和跨文化视野中探讨中国人文学科的新领域、新途径和新方法,力图在长期学术积累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学术范式。本辑内容丰富,有很多论文观点新颖,理论性强。在非常广阔的世界关系中阐释、理解中国的“史”的传统及其
本书是梁漱溟先生对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历届(1932-1936)研究部同学,在朝会时讲话的部分笔录所集成。本书非系统的学术讲演,而只是对同学之日常生活有所诏示启发,或自同学提出之问题,予以当下指点。或谈论人生修养,或讲述治学方法,或议论社会、学术文化等问题,莫不本于作者个人感悟,出自切身体认,涵盖了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本书为作者多年来对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包括对中国道路问题,中国法治问题、中国经济问题、中国崛起与世界发展的关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关系、人类文化与文明等等,作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表明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建设思路。
《电波启示录/房龙真知灼见系列》一共40篇短文、演讲、布道、会谈,是房龙的谈话节目内容的真实记录和再现。房龙在节目中,为听众讲述了人类的各种故事和历史,评价了各种历史英雄人物,以及自己多年的思考心得。
本书呈现的是作为思想家的沈从文的真实面貌。他对人生与命运的哲理思考,予人以特别的启迪;对人性及现实的批评,因其深刻的洞察力而发人深省;对新中国的遥望与设计,因其赤子之心而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