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微观经济政策三个方面梳理和分析了1945到2010年英国经济政策的三次调整。在经济理论方面,二战后英国先后经历了从马歇尔经济学到凯恩斯主义;从凯恩斯主义到新右派;从新右派到第三条道路经济学的三次转变。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二战后英国先后经历了从自由放任政策到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政策,从需求管理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理查德·霍夫施塔特在本书中精彩分析了美国一部分边缘群体是如何影响美国的选举政治,为理解美国当代格局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在书中,霍夫施塔特剖析了在美国政治动荡中各方力量的角力,以及一小部分边缘群体对美国政党的重大政治议程所施加的作用。 霍夫施塔特发现,政治中的非理性以及个体行为的凸显,会对现实政治问题产
俄罗斯帝国自18世纪初彼得一世时期确立绝对君主制至1917年沙皇专制政权倾覆的200年间各级国家机构组织体系发生了几次重大变革。本书系统研究俄罗斯帝国从最高、中央到地方各级国家机构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详细梳理相关历史事实和法律文献,从个体的视角阐释每个历史时期国家机构体系的形成、发展和消亡等现象的主要原因和后果,分析
本书以美国历史为主线,以制度架构为统领,剖析了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与美国政治制度演变的联动关系,呈现出“活的制度史”的特点。书中既包括对美国历史史实的叙事,又包涵政治学和宪法学的理论分析;既包括对美国政治制度演变轨迹的追索,又揭示出制度演变的规律和特点。
《中东发展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组织编写,对中东地区和主要国家的政治与安全动态、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对外关系等进行跟踪与分析,为观察和研究中东地区与国别问题提供最新的信息、动态和趋势及相关学者的观点。本年度报告首先对2022~2023年中东地区整体形势及政治、经济、安全、国际关系等领域进行回顾、分析和研判;
本书是关于非洲多族群国家族群政治的专题性、综合性与系统性研究:在理论上,通过非洲的实例对族群政治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有所回应,并提出一些新的认识和见解;在视角上,既将非洲视为一个整体,也重视国别案例,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在方法上,强调多学科的交叉,以族群政治学为指向,同时引入人类学与社会学等学科的方法。本书力图揭示非
1776年,托马斯·潘恩《常识》的出版极大地影响了英国与其北美殖民地之间斗争的走向。时至今日,常识在西方国家仍然是一种强大的政治理念。然而,常识的信仰从何而来,其民粹主义逻辑如何塑造了西方民主政治制度?这些问题的答案并非不言自明。 美国历史学家索菲娅·罗森菲尔德以流畅的文笔,对跨大西洋启蒙运动和革命时代进行了新的阐述。
《马来西亚发展报告(2023)》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马来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东盟国家研究中心合作,组织国内外本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撰写,重点关注2022年马来西亚年度形势与发展状况。 本书包括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及附录,以马来西亚第十五届全国大选为核心,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呈现马来西亚2022年
一直以来,洗钱、贿赂、腐败主要与世界上的贫穷国家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发展中国家。1981年,《明镜周刊》首次报道了联邦德国首都波恩的政治家涉嫌贪腐,并把德国和政治体制腐败、不能与时俱进、工作效率低下的弱国联系了起来。在“透明国际”2018年的全球清廉指数排名中,德国仅排在第11位。那么,德国是一个腐败的国家吗?它究竟有多
美国《国家事件管理体系》(2017版)译文及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