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江河段是长江中游防洪问题最为突出的河段,也是三峡工程运用以来坝下游受影响时间早、程度大的河段。本书通过现场查勘、原型观测资料分析、实体模型试验和数学模型计算等技术手段,研究揭示了三峡工程运用以来荆江河段河床变形及再造规律,预测了溪洛渡、向家坝、亭子口等水库与三峡水库联合运用后荆江河道再造过程及变化趋势,揭示了荆江河道
本书为系统对比、研究国际工程水电勘察设计技术标准的专业出版物,全书共分三个部分,包括:中美水电工程勘察试验规范对比研究、中外主要建筑材料标准对比研究、中外水工建筑物设计标准对比研究。本书的主编单位为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和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昆明、西北、成都、贵阳、中南、北京勘测设计
本书是对作者团队科研成果的介绍和生产经验的总结,同时融入对未来水库安全监测的思考。作者团队自2012年起逐步探索InSAR、北斗等新技术在土石坝安全监测中的应用,先后开展“北斗卫星实时监测水库群坝体变形技术研究”项目,以及水务相关部门支持的利用北斗和InSAR技术开展大坝监测的工程项目,取得了一系列优秀的科研成果和丰富
本志全面翔实记述小浪底工程论证决策、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工程施工、工程监理、征地移民、环境保护、枢纽调度、运行管理、成就与效益等内容。作为水利专业志,突出了我国水利改革发展和靠前工程管理等鲜明时代特色,对存史资政育人和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对多泥沙河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可作
气候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黄河水沙过程及河道演变
水库物业化管理养护技术研究及指南
本书针对长江流域面临的大规模存量与增量磷矿固废的环境压力,从资源化利用角度,结合水电工程建设需求,开发了磷矿固废用作建筑原材料并实现其在水电工程中的资源化利用,其研究成果对于缓解长江流域磷矿固废堆存造成的生态环境压力具有重要意义,还为新时期磷矿企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本书系统介绍了磷矿固废-磷渣资源化现状、微观
本书针对水利水电工程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特点,全面、系统介绍了碾压混凝土原材料组成、配合比设计、新拌和硬化碾压混凝土性能、施工工艺特性及质量控制,内容涵盖基础理论、试验方法、设计理念、工程实例,并突出介绍了粉煤灰、磷渣粉、矿渣、钛渣等工业废弃物作为筑坝材料在长江流域水利水电工程大规模资源化利用的研究成果及应用情况,反映了
20112021年是学校固本强基、特色发展的10年,华水人用智慧和辛劳又谱写了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辉煌乐章。系统总结这10年的办学经验,探讨学校的发展,意义深远。《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校史(2011-2021)》承载着前辈、师生员工、广大校友的殷殷期待,校史编写组承此重任,虽感荣幸,却又深知修史之艰难,责任之重大,不敢有丝
本书是第23次中国水电设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共收录93篇论文。这些论文汇聚了广大设计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内容涉及水力设计及选型、结构设计及制造、试验研究、振动磨损及空蚀、过渡过程、安装与运行、技术优化与改造、辅机及其他等八个部分。论文集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对广大水电设备作作者有较高参考价值和借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