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经历了一个充满矛盾、激荡与重构的时期。这一时期不仅见证了旧制度的崩塌与新思想的萌芽,也孕育了深刻的社会批判与哲学求索。精神领域的变革与政治经济的转型交织,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同时为后来的革命埋下了思想火种。本书是一部一代俄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史诗,也是一面映照俄国近代化困境的镜子。
为什么1989年至2014年间伊朗总统选举周期出现的经济增长波动规律总是与总统的利益相悖,而政治经济周期理论却认为选举周期出现的经济波动是政府为谋求自身政治利益对近几个进行操纵的结果?就此论题,《伊朗政治经济周期研究》一书以伊朗后霍梅尼时期最高领袖与总统之间的合法性矛盾为中心,以理性行为人的基本假设,构建了对伊朗反常政
本书关注委内瑞拉国家战略:“21世纪社会主义”。“21世纪社会主义”是近二十年来委内瑞拉的主导价值观念和国家发展总体战略,在世界社会主义和左翼政治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书稿主要对查韦斯执政时期委内瑞拉“21世纪社会主义”的理念和实践状况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委内瑞拉“21世纪社会主义”的背景,“21世纪社会主义”执政理
孟加拉国是世界第八人口大国,是“一带一路”倡议共建国,与中国有着长期密切的经贸联系和友好关系。进入21世纪以来,孟加拉国成为经济较大规模国家中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本书全面研究了孟加拉国独立至2023年经济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主要从农业发展、工业经济、服务业发展、运输和通信业发展、对外贸易等方面,分析了其取得巨大成就的
本书跨越长达1500余年,从青铜时代到罗马共和晚期,是一部纵贯希腊罗马世界数百年历史的妇女社会生活史。作者依据丰富的考古证据和文献资料,从城邦的公共生活和私人家庭生活等不同层面,对古希腊罗马各类妇女形象进行了探讨,以阶级和社会地位为标准对女性群体进行分类,并强调了妻子与妓女、女奴之间的差异。作者试图考察所有妇女的历史,
《中亚国家发展报告(2024)》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组织编写,国内研究中亚问题的权威专家学者组成研创团队,研究兼具权威性、时效性。
本书讨论了16世纪晚期伦敦从动荡不安中摆脱出来的历史原因,当城市的管理者面对人口激增、物价上涨、贫穷与犯罪等诸多问题时,他们保持城市稳定的方法是将伦敦人团结在一个由社区、同业公会、选区和教区交叉构成的网络里。这铸就了一种对城市的忠诚感,并且让居民找到了寻求正义与援助的社会架构。高度发达的政治结构也在社会动员(如调动济贫
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的一大特点,也是理解印度社会和文化的一把钥匙。 本书是一部研究印度种姓制度的专著,对种姓的起源、概念、构造特点、变化,种姓制度与印度教、印度教社会的现代化,以及种姓和印度教社会的相关理论等做了全面、系统的阐述。特别是,本书注重利用社会人类学的调查材料和研究成果,包括作者到印度农村进行田野调查获得的第一
阿拉伯世界的历史常常被两种力量左右,一种是以埃及前总统纳赛尔为代表的阿拉伯民族主义,另一种是以赛义德·库特布为灵魂人物的伊斯兰主义。人们在分析中东政治时,往往会孤立地看待这两股力量。但实际上,阿拉伯民族主义和伊斯兰主义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阿拉伯世界的历史。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法瓦兹·A.格吉斯教授用12年时间收集原始资料,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结项成果,系统阐述了欧洲外来移民政策演变与移民问题发展,21世纪以来欧洲排外主义回潮的动因、特征及其对华侨华人发展的影响,并以法、意、德、英四国为例予以具体分析,同时结合问卷访谈和实地调研,就新形势下海外华侨华人面临的问题提出应对性建议。本书共分为七部分,论据翔实,深入浅出,为理解“欧洲排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