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初版名为《<乐记><声无哀乐论>注释与研究》,于1997年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2023年崇文书局再版,与原版相比,篇目做了调整,内容更加集中。 本书收录了作者对《礼记·乐记》《声无哀乐论》《荀子·乐论》和阮籍《乐论》的原典注译,及相关的代表性论文,以探求中国哲学中的音乐美学思想。其中
礼仪是人生的必修课。学习礼仪,可以帮助人提升修养、塑造形象,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为生活和工作加分。本书就是为提升人们的礼仪气质而精心编写的。全书详细阐述了个人礼仪、生活礼仪、职场礼仪、社交礼仪、餐饮礼仪、沟通礼仪等方面的内容,并辅以相应的图片与案例,图文并茂,与现实联系密切。本书既可作为高等学校通识课程教材,也可作为读者
本书以孔颖达《礼记正义》为研究对象,比较全面而深入地解读文本,系统地揭示《礼记正义》的学术成就:在中国经学史、思想史的宏观视野下,通过扎实的文献整理与材料收集,运用哲学、语言学、历史学等研究方法,以孔氏《正义》为中心,从文本解读出发,以《礼记》学的发展脉络为纵线,以其发展的政治、历史、文化为背景,以孔疏在文字校勘、词句
本书稿运用文学和人类学之神话--仪式说,旁及民族学与文化学、宗教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红楼梦》等中国古代经典长篇小说进行文本细读,将理论与具体作品结合起来。既归纳,也演绎,同时注重分类和比较,从而将人类学之神话--仪式研究引向深入,包括古代经典长篇小说之结构布局
王弼提出“性其情”理论,为玄学性情论的发展确立了一个经典的范式,并在魏晋时代经历了“情”的自然化、“性”的分层和“心”的再立三个层面的演进。本书把王弼的“性其情”置于玄学与理学的宏大学术视野下,大大深化和拓展了这一命题的哲学史意义,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哲学研究中玄学向理学演进的逻辑进行了系统的探讨,指出至北宋时,理学家
本书是一本供高校学生使用的英语教材。本书共八个单元,每个单元由三篇课文组成,每篇课文后面都附有文本理解、重点词汇、文化翻译和写作等巩固练习。涉及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建筑、神话传说、节日、节气、中国功夫、民俗艺术等八个主题。基于BOPPPS模型,每个单元分成三个板块,即学前评估(Pre-assessmentpart)、参
本书主要以其流传的广度和在各领域的代表性以及藏汉翻译时的可操作性为基准。这是对藏汉文学名著的首次集中系统翻译,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传统文学作品的译介和传播,将会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创新,完善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体系,并保护、发展藏族优秀传统文化,助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青藏高原的普及。《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
本书是针对中职生学习礼,仪而编写的基础用书,紧贴中职生特点,将礼仪的基础知识和技巧传授给学生们,让他们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同时,也可作为公共素质课教材以及各种职业礼仪教育的辅助教材及普及礼仪知识的基础读本。主要包括九部分内容:礼仪概述、形象行为礼仪、校内校外礼仪、家庭和公共场所礼仪、就业交往礼仪、职场及面试礼仪、服务礼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和第一章是本项目开展研究的基础。主要介绍了本项目研究的缘起、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梳理了学术界关于“苗族”“仪式”“贵州苗族人生仪式”的研究情况,并作出简要述评,为今后进一步的深入苗族仪式研究打下基础。第二部分:第二章和第三章是本项目研究重点。第二章考察梳理了安顺苗族不同分支的人生
本书系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贵州傩文化是在当地民间流传已久、广为分布的一种民俗文化,基本上以活化石的原始形态一直传承至今。本书基于民俗学、历史学的视角,结合大量的田野调查资料,对贵州傩文化孕育的地理环境、发展历史、鲜明特征做了详细阐述;以个案的方式对贵州傩文化范畴中的地戏渊源、地戏画作、地戏剧目、傩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