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与气候学(第四版)
该书面向减缓气候变化的重大战略需求,在全球多区域和中国多省市维度围绕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机制构建开展研究。首先基于全球能源与环境政策分析模型评估边境碳调整和统一关税政策,以及跨区域碳市场合作机制对主要经济体的经济、能源和环境综合影响。然后基于自主构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揭示温控目标约束下全球区域间不同合作
四时有节——图说二十四节气
以全球变暖为核心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对全球生态、经济、社会、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受到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认识和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全世界科学家、决策者、媒体和公众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然而,围绕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影响、气候科学的不确定性、二氧化碳减排的政治、经济决策等问题,存在着科学上的争论及各种利益、政治势力之间的博
本书从实际出发,全面系统的介绍了有关大气辐射自动监测站的建设、运行、维护等专业知识,涵盖了我国辐射自动站发展史、国际辐射现状、监测方案、质保方案和设备性能测试等,充分反映了国内辐射自动站成果和经验。主要内容包括:我国辐射环境自动监测技术发展历程和点位布设、我国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技术、我国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安
近年来,发生在国内的几次罕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引发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2021年郑州7·20特大暴雨、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异常高温热浪,以及2023年北京7·31特大暴雨等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和社会风险。人们迫切希望了解,这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否越来越频繁了?它们的发生是否和气候
(一)人类活动与当前环境问题。本书系统归纳了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并根据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程度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人类活动引发的原生环境问题;二是主要由人类活动诱发的次生环境问题。其中很多环境问题是人类目前技术水平无法避免或恢复的,最终影响的还是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二)发生学方法解释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关系的历史演变及
本书内容包含:天气为什么会变化呢;什么是气温;怎样判断阴天和晴天;变幻莫测的云是怎样形成的;“飞机云”是什么;怎样看云识天气;人工降雨是怎样做到的;怎样计算降雨量;轰隆隆的雷声离我们有多远等内容。
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农业灾害天气基本类型及影响特点,是开展防灾减灾技术工作的基础知识概要,按照从春至冬的时间线,共介绍了20种灾害天气类型,方便读者了解我国灾害天气的发生规律、主要类型及发生特点;第二部分介绍各类灾害天气对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的影响和危害,及相应的防灾减灾技术;第三部分介绍各类灾
为了争取在我省建立国家级面向南亚东南亚应对气候变化的区域国际合作平台,培养一支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专业化团队,进一步提升我省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影响力,本选题以云南省生态环境厅下达的《中国(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机制构建及系列活动》项目为依托,围绕中国(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机制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