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是天地运行的常法和人类生活的恒道,根植于伦理关系、祭祀仪典、道德实践中,发挥着沟通天人、协和人我的作用。理想的雅乐则传达礼的精神,凝结着宇宙整体和谐、人际协调互动的旨趣。礼和乐代表着先民自尊、自律、敬天、爱人的追求,是古代文明两大砥柱,也为当下社会人生提供深广镜鉴。《人文化成:礼乐文明的理想指归》围绕礼乐文明教化等文
本书将西南傩面具置于文化变迁和思想发展的脉络中,去窥探傩面具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在特定历史文化时期和社会风貌大背景下,去探究西南少数民族傩面具从宗教到艺术,从酬神到娱人的嬗变历程。分析西南傩面具艺术谱系的发生规律和演变轨迹,旨在构建一个最能反映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傩面具艺术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谱系架构,对促进各西南民族文
本书在全面系统调查的基础上,按照中国民俗学协会制定的编纂大纲,重新调查、收集、整理资料,全面记述山东省淄博市行政区域内民俗事象及其变化。记述时限上限不统一规定,下限基本截至2009年12月,部分内容适当后延。记述按篇、章、节、目、子目的层次结构,分四篇编写:第一篇生产贸易民俗,第二篇日常生活民俗,第三篇社会民俗,第四篇
本书借鉴了我国古代社交礼仪的精髓,并结合当今社会人际关系的特点,深入浅出介绍了中国式社交礼仪的规范、要求、注意事项等。书中用生动有趣的漫画,展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用到的社交礼仪,让你无须嚼文嚼字,秒懂社交礼仪,是一本既实用又有趣的社交礼仪指南,希望对读者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书对历代以《仪礼》为本源,《家礼》为中坚,敦煌文献、国家礼典、日用类书、家谱、礼生礼书等为延续的丧礼文献进行整理,通过对丧礼文献的形成、著述特点、民俗分类等方面的探讨,清晰梳理丧礼传承的历史传统。同时搜集、整理对地方丧礼文献的探讨,贯通“文本”与“实践”,探讨礼仪制定与民俗实践的互动。然后以湖南湘乡丧礼为对象,通过田
“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祭祀是古代中国治国理政的大事,也是理解传统中国政治文化的枢纽之一。本书从明代国家祭祀体系的历史衍变、祭祀仪式的礼乐文化内涵、国家祀典与地方祭祀的关系、域外视角下的明代礼制四个方面,阐释了祭礼仪式之于明代国家政治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
本书从克己、博爱、尽职、尚礼四个角度对个人礼仪、社交礼仪、职场礼仪、国家礼仪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全书共5章,摒弃了以前以“满堂灌”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以人为本”的编写理念,融入“学习目标”“思考与练习”等模块,便于启发学生开拓思维,拓宽知识面,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中还增加了“礼仪小课
本书收入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藏宋元墓志、买地券拓本700余件。墓志、地券自中古以来广泛应用于民间基层社会,是研究社会史、经济史的重要资料,可与传统史志文献互证互补。历来碑志的研究整理,时间上首重六朝隋唐,地域上推崇关中邙洛,宋以后南方各地石刻碑志则是近年来始受重视。本书选择宋元时期江西墓志、买地券,规模可观,形制特异
一种风俗、习惯、信仰、传说,即使在他者看来毫无意义,其中也蕴含了极其深奥的东西。当下华北腹地乡村的大小庙会,犹如一架古式钢琴,远近各色人等纷至沓来,用不同调式怡然自得地演奏着。神马、香炉、袅袅香烟、飞升的黄表纸、跪拜的身影、大小镜头、旌旗牌匾,是显圣物,也是行好的宇宙象征和心灵轨辙。这一切,既艺术化地点染着素朴的乡土日
本书对广西少数民族服饰进行了梳理,按照民族进行分类,介绍广西各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及其独特的服饰文化,从艺术审美、人文内涵和文化寓意等多个方面对其服饰色彩、图案、款式及造型、面料艺术、工艺制作方法等进行阐述,并结合创新设计应用实例,阐述了广西少数民族服饰元素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