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三篇和一个附录。第一篇为绪论,主要介绍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和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规划、建设发展和管理概况。第二篇为水利水电工程水工混凝土结构,主要介绍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结构腐蚀状况、检测与评估方法、腐蚀修复,以及调查分析案例。第三篇为水利水电工程水工钢结构,主要介绍水利水电工程钢结构腐蚀状况、钢结构防腐蚀措施,以及
本书收录的66篇论文,汇集了对《中国学科发展战略o水利科学与工程》16个子学科重点前沿课题的评述、总结与创新研究成果,是《中国学科发展战略o水利科学与工程》的深化和补充。上述两部专著交相辉映,组成姐妹篇,全面深入反映“水利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关键前沿问题。
本书收录的66篇论文,汇集了对《中国学科发展战略·水利学科与工程》16个子学科重点前沿课题的评述、总结与创新研究成果,是《中国学科发展战略·水利学科与工程》的深化和补充。16个子学科涉及水文学、水资源、农田水利学、河流动力学、环境水利学等。
该书旨在推动我国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向信息化方向发展,介绍了水库大坝安全管理主要业务及其信息化的相关知识、技术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国内外水库大坝管理现状及信息化管理相关技术、大坝安全监测信息化、水雨情测报信息化、调度管理信息化、大坝风险评估与应急管理信息化、大坝日常管理信息化等。
治河专家话河长—走遍世界大河集卓识治理中国江河入实践在目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经济复苏无力的形势下,我国经济一枝独秀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了1/3。作者曾在联合国教科文负责以水为主的环境工作,在29年中走遍了世界的大江大河,制定了水标准,目前在我国和美国、法国及越南等国应用。作者具体主管水资源工作6年半,参与“河长”理念
本书综合使用空间、陆地、水下等不同来源信息,实现固定式与移动式相结合的信息获取技术,充分使用卫星遥感技术或新增最小量的地面监测站网,试图最大化地获取满足精度要求的流域动态信息,在现有公众通讯网络条件下,充分使用物联网动态组网技术,最大化地提高数字流域时空多元信息传输效率。
该书梳理了再生水有关概念、对再生水生产环节和输配环节的技术与工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通过全国的再生水利用的现状和需求分析,突出了再生水利用在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再生水利用技术和处理工艺进行了分类总结,明确了各技术、工艺的优劣性,筛选出了水之关键指标,建立了再生水水质监测关键指标体系,提出了再生水利用安全性、经
《河流泥沙均衡理论及其应用》通过理论研究、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开展河流泥沙均衡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河流泥沙均衡理论包括河床演变均衡稳定和泥沙均衡配置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一方面针对河床演变均衡稳定问题,提出了河流极小可用能耗率原理及其表达式,利用该表达式封闭河床演变方程组,建立了河床演变均衡稳定数学模型,计算了黄河下游
《2011黄河河情咨询报告》是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2011年度河情报告,系统跟踪、分析、总结了2011年度黄河的新情况,围绕治黄重点和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渭河下游洪水特性及河道冲淤演变分析、汛前调水调沙关键技术研究等专题研究,提出治理的建议和对策,为治黄决策提供技术支撑。《2011黄河河情咨询报告》可供流域管理者、
本书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模型试验三者有机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部分典型低扬程泵装置的水动力特性以及主水泵的选型方法展开深入研究。部分研究成果已经应用在多个大型泵站工程的实例中,取得了十分理想的工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