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宠物类专业的特点,按照项目化教学改革的需要,介绍了宠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新治疗技术。本书结合宠物对象选取临床常见和实用病例,将宠物疫病及防治内容分为14个项目和23个实践活动,相关内容与国家兽医资格标准对接,内容简明扼要,实用性强,文字通俗易懂。 本书可以作为高职高专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专业、宠物医学专业、兽医
小动物医学 第3辑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技术》(第二版)是针对21世纪我国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并参照有关行业技能鉴定规范和国家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编写的。本教材共分毛皮动物养殖技术、药用动物养殖技术、特禽养殖技术三部分(附相应的实验实训),涉及水貂、狐、貉、麝鼠、家兔、茸鹿、中国林蛙、药用蛇类、蛤蚧、蝎子、蜈蚣、蜜蜂、乌鸡、雉鸡、
本书介绍了林地养羊环境管理与控制技术、消毒、免疫和驱虫、科学用药、疾病诊断、传染病的防治、寄生虫病的防治、中毒性疾病的防治、营养代谢病的防治等重要技术内容,反映了当前林地养羊疾病防治新技术。本书适合兽医技术人员、养羊专业大户等参考阅读,也可作为兽医等专业师生的良好参考读物。
《马疫病学》共3篇10章,并在后附有马的各项生理指标、马常用药剂量和马的参考免疫程序等简表。第一篇介绍马疫病的发生和流行规律,以及预防、控制和消灭措施;第二篇介绍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及马的传染病的病原、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症状、病变、诊断与防制等;第三篇介绍马的寄生虫病及寄生虫病的诊断与常用抗寄生虫药。
《2016动物营养研究进展》包含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综述性论文40篇,涉及猪、禽、牛、羊、水产、特种经济动物、实验动物,饲料资源利用,添加剂研发应用,饲料安全和饲料检测技术等内容,包括不同动物的营养需要研究进展、畜禽能量代谢调控、肠道健康与功能、温室气体的减排、营养与优质畜产品的关系、促进畜禽“生态十
《牧草机械使用维护与故障排除》贯彻“顶天立地”的发展战略,以草原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为主线,面向广大农牧民和基层农技人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系统深入地介绍我国草原科技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成果,帮助大家认识和解决牧区半牧区生态、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反刍动物生理与营养实验室创建于2000年。在首席专家刁其玉研究员的带领下,致力于幼龄反刍动物(后备牛、羔羊)生理营养及饲料配制技术、肉羊营养需要和饲料及添加剂、高纤维性饲料利用技术及饲料评价新方法研究。《反刍动物生理与营养研究论文摘要汇编(2005-2016)》汇编了实验室历年来硕士、博士研究生
《动物临床医学》遵循“全面、系统、实用、创新”的方针,对庞大的动物科学知识体系进行了精心的筛选,汇集了动物临床知识的精华;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介绍了动物临床新技术、新方法。《动物临床医学》内容包括动物临床诊断技术、动物内科疾病、动物外产科以及动物传染病和动物寄生虫病等。《动物临床医学》突出学科特点和重点,注重理论与生产
《柴鸡规模化散养技术(第2版)》介绍了柴鸡的饲养特点与建场要求、柴鸡场生物安全的管理、接雏鸡准备期的管理办法、柴鸡的基础管理工作、柴鸡分期饲养与管理、柴鸡蛋用鸡或种用鸡强制换羽程序、柴鸡种蛋的孵化、柴鸡的疫病预控等内容。是作者在柴鸡的规模化饲养管理中总结出一些经验,包含了对柴鸡饲养管理进行的一系列创新,如杜绝乱用化学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