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中国在重点城市群区域实施了持续性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以应对不断恶化的区域性空气污染问题。学界已有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证实,地方政府在大气污染治理等跨区域公共事务治理领域的协作是一种有效治理工具,有助于提升环境绩效。但是对于区域大气府际协作关系内部结构和形成逻辑等方面的研究还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经验性研究更是处于
本书研究内容通过资料搜集与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东营市黄河口及其南部区域,影响莱州湾典型海域的陆域水环境、陆域入河污染源及海洋环境开展系统调查与评估。在调查及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实施牡蛎礁生态治理示范工程,探究牡蛎礁的生态环境修复成效并开展修复成效评估。最终根据监测调查、模型模拟与工程建设相结合的评价成果,制定了
本书详尽的阐述了国内外土壤修复的历史与发展,土壤中的污染物及主要修复技术,并系统的介绍了土壤淋洗和热脱附这两种相对成熟且高效的土壤修复技术,结合文献与我们的研究与工程项目探讨其应用背景、技术分类、技术特征、技术装备与工程案例,最后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这两种技术的联用修复提出了展望。针对我国土壤污染特征,特别是工业场
本书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以下简称“食品评估中心”)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项目为依托,面向国家级监测机构,各省、市、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各级医疗机构等化学污染物监测参与单位和人员,旨在通过对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业务应用平台中化学污染物监测系统技术架构、操作方法和实战应用训练等内容介绍,提升
本书共分14章,内容包括:放射性污染环境修复技术概述、放射性核素污染场地的物理化学修复、应用天然硅铝酸盐表面改性吸附剂修复放射性污染土地等。
本书阐述放射性核素毒性及修复策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修复技术应用案例,系统介绍了放射性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治理修复的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并归纳分析了热点和难点问题。
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我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的倡导者,切实主动作出减排承诺,积极贡献了中国力量。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的提出凸显了国家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坚定信心和坚强意志。农业碳减排与碳交易方法学作为核算农业碳减排量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对于推动农业碳计量、核查、报告以及交易具有
为规范和指导排污单位开展自行监测工作,生态环境部发布了一系列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组织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写了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教程系列图书,将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分类解析,既突出对理论的解读,又兼顾实践中应用的案例,力求实现权威性、技术性、实用性、科学性,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书是
本书共分10章,第一章介绍温室气体排放概况;第二章介绍寒地水稻生产与稻田温室气体研究概况;第三章介绍不同品种与温室气体排放;第四章介绍栽培方式与温室气体排放;第五章介绍水肥管理与温室气体排放;第六章介绍施用生物炭与温室气体排放;第七章介绍秸秆还田下密肥调控与温室气体排放;第八章介绍秸秆还田下耕作措施与温室气体排放;第九
污染地块绿色可持续修复是保障土壤环境可持续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针对我国污染地块可持续风险管理体系缺乏、土地安全利用规划决策机制不健全、修复施工过程二次污染突出等问题,采取模拟评估与实证分析等手段,在对我国污染地块修复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费用效益分析、生命周期评估等方法,构建了污染地块绿色可持续修复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