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与整合:甘南藏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研究》充分吸收和借鉴当下许多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要以农民文化需求为导向,以解决供求失衡的矛盾。同时通过实地调研考察详实地析理了甘南藏区农牧民的文化需求及其特征,以及藏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殊异性及独特的文化诉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内源性与外源性的对接与互动来实现农村公
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在近几年成为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因此,如何提升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问题,日趋成为当代中国学界的“公共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读本·吸引力影响力文化软实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探讨了在当代中国,到底是什么是文化软实力,到底应当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如何努力形成关于文化软实
周宪主编的《文化研究(第17辑2013年冬)》组织了“城市文化研究”“创伤记忆与文化表征”“保罗·维利里奥研究”三个专题。第一个专题是《文化研究》一直关注的专题,《文化研究(第17辑2013年冬)》在选题、研究对象和研究角度上都更具特色,更加多样化,且更加关注本土题材与视野。第二个专题,紧扣国际热点话题研究,结合中国本
本辑《文化研究》共推出了六个单元,既有当代中国文化问题的讨论,也有西方前沿理论的译介。其中,“学术话语的文化研究”专题着重于讨论当代知识生产中话语问题;“空间阅读”专题围绕着近些年来十分流行的空间研究主题展开;“跨文化研究”专题聚焦于自我与他者的复杂交错关系上;“数字人文”专题反映了技术革命对古老的人文学科诸多方面的深
西方文化模式曾经是一种充满张力和矛盾的多元文化模式。凭借这种模式中的内在张力,西方在近现代独创出许多优秀成果,并通过强力把整个世界都拖入所谓的“现代文明”之中(这就好比古代中国凭借自身的优势把日本、朝鲜等周边国家或地区拖入当时的“现代”文明——泛儒家文明——之中一样)。在此,文化的多元性和张力起到了关键作用。一旦这些因
本书主要涉及两个主题:文化研究与社会美学,其考察此问题的语境也是两个:资本主义与全球化,简而言之本书的研究方法主要指向将文化研究和社会美学的问题置于资本主义和全球化的语境或视域来做考察。本书所提倡的全球对话主义理论和图像研究在西方学界已经产生积极反响,本书可视为中国学者对当代国际文化理论的独特贡献。
《文化核心竞争力》在深度解析文化与文化核心竞争力内涵的基础上,站在区域发展的战略层面,深入挖掘中国文化的精髓,阐述了文化、经济、创意和产业之间的互动关系,从精神、物态、制度和生态四个维度,多层面地探讨了培育和增强我国文化核心竞争力的路径。本书还将创意手段融入文化核心竞争力的强化过程中,主张通过发展创意产业,将创意技术融
文化既是人与自然、社会相交通的媒介,又是人类跨越其生物的存在而进入人的存在的手段。作者牢牢抓住历史、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和经济生产论等重要的意识形态活动,提纲挈领地将繁复多样的文化现象作一梳理,从而使读者对近现代西方文明有一整体印象,高屋建瓴,理路清晰。 另外,《现代思潮:西方文化研究之通路》
《滇云文化实践录》所选录的只是作者这700多个日日夜夜的行踪轨迹,而不是全部思想、学术、实践成果。这部《滇云文化实践录》只是《滇云文化探微》的副本。故而,其中内容驳杂,既有讲话发言、总结汇报、建言建议,又有行程、简报、安排等。它与《滇云文化探微》之间有一定的互补、互证价值,它们加在一起即可作为我在滇两年的全部工作生活实
《跨文化沟通》共分为三大部分,12个单元。每单元主体部分由四大模块组成。《跨文化沟通》最大的特色在于将跨文化学习视为一个过程,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层层剖析,学以致用。通过典型跨文化交际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以全球视野观察世界、发现问题的意识与能力。通过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背后的原因。通过提供与单元相关的多种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