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既是人与自然、社会相交通的媒介,又是人类跨越其生物的存在而进入人的存在的手段。作者牢牢抓住历史、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和经济生产论等重要的意识形态活动,提纲挈领地将繁复多样的文化现象作一梳理,从而使读者对近现代西方文明有一整体印象,高屋建瓴,理路清晰。 另外,《现代思潮:西方文化研究之通路》
《滇云文化实践录》所选录的只是作者这700多个日日夜夜的行踪轨迹,而不是全部思想、学术、实践成果。这部《滇云文化实践录》只是《滇云文化探微》的副本。故而,其中内容驳杂,既有讲话发言、总结汇报、建言建议,又有行程、简报、安排等。它与《滇云文化探微》之间有一定的互补、互证价值,它们加在一起即可作为我在滇两年的全部工作生活实
《跨文化沟通》共分为三大部分,12个单元。每单元主体部分由四大模块组成。《跨文化沟通》最大的特色在于将跨文化学习视为一个过程,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层层剖析,学以致用。通过典型跨文化交际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以全球视野观察世界、发现问题的意识与能力。通过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背后的原因。通过提供与单元相关的多种跨文化
黄道友编著的《地域文化与新时期湖北文学》将湖北地域文化细分为鄂西、武汉、鄂东三个亚文化圈,梳理了在这三个亚文化圈内,地域文化对身处其中的湖北新时期作家创作在作品题材、主题、情节、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影响。
《中国文化品牌发展报告(2014)》共收录1篇总报告、30篇年度品牌报告和15篇业态报告。《中国文化品牌发展报告(2014)》对2013年中国文化品牌的发展做了宏观总结。2013年,中国文化品牌借改革红利,实现了多元化发展,文化品牌亮点频出,创新发展明显,文化产业各门类品牌竞相涌现,对产业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举国上下以
本书由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湖北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编写,以“文明湖北的构建”为主题,立足湖北,邀请了国内对湖北文化素有研究的学者围绕“荆楚文化与文明湖北”“荆楚文化精神与当代文明湖北”“湖北人道德形象与文明湖北建设”“湖北总结文化与文明湖北”“文明湖北建设的成就、经验、路径和目标”等内容展开研究与撰述。既有对荆楚文化
《中国扫黄打非年鉴》是一部由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组织编写出版的大型公开出版物,旨在全面展示2010年全国“扫黄打非”工作的风貌,总结、推广各地区各部门在开展“扫黄打非”工作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是记录和传播“扫黄打非”工作发展历程和业绩的重要载体。
《文化产业经济学/普通高等学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以产业经济学为基础,将经典的SCP分析与现代经济学成果结合,按照市场—组织-结构-监管-战略的分析框架,系统阐述了文化产业的概念、特征以及世界和我国文化产业演变发展的轨迹,剖析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原理、供给原理和文化产业成长规律.从而实现了产业经济学一般原理
本书对重庆市自2006年以来的创意产业发展状况及其主要门类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分析,涉及门类包括工业设计产业、文化产业、动漫产业、旅游产业、建筑设计产业、时尚消费产业和咨询策划产业等,同时还对全市各主要区县的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优势和不足分别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对重庆市今后创意产业的发展规划和具体措施提出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
本报告分为中国文化产业总报告、世界主要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态势及展望、中国新闻出版产业安全报告、中国广播电视产业安全报告、中国电影产业安全报告、中国动漫游戏产业安全报告、中国网络新媒体产业安全报告、中国艺术品经营产业安全报告、中国文化产业安全评价、文化产业安全大事记等栏目,用产业经济学的方法,联系体制改革和政策分析,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