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本书精心挑选了文学翻译巨匠傅雷先生对治学、教育、人生等诸方面的评述、书信和散文,展现了他的深刻见解,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思想精粹集结。寄以此书,希望您能从中汲取向上生长的力量。
全书分为五章:第一章知性的危机,第二章“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第三章《真理报》,第四章行动中的辩证法,第五章萨特与极端布尔什维克主义。
近年来,全国各地政协文史馆的建设蓬勃发展,为记录各文史馆充满使命感的建设历程,中国政协文史馆征集了31篇政协文史馆建设者的回忆性文章,编成本书。全书记录了31家政协文史馆建设的艰辛历程,通过这些真实的叙述,使人身临其境,见证建设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感受到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坚忍与勇气,以及对政协文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本书旨在
这是一部名家随笔汇编,收录了我国近现代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出版家邹韬奋先生有关其不同时期所历所感的一系列短篇文章。韬奋先生一生追求真理、追求光明,为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贡献出全部精力,堪称中国一代知识分子的典范。书稿通过细致整理和精心编排,向读者清晰呈现先生从刻苦求学到全力办刊,从辗转流亡到创办书店的为大众、为文化鞠躬
现代知识分类体系诞生于1920世纪的西方世界。本书试图通过对数个文学史和思想史个案的研究,努力探索形成这一体系的复杂的社会、历史和政治机制,指出导致近代知识分化的力量源自古今、中西文明形态之间的激烈冲撞和再造。作为普遍文明进程的结果,从欧洲出发、终结于欧洲的文明等级论长期以来塑造了今天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知
刘义,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高校人文社科基地-宗教与全球政治研究院负责人。本书以“跨越中西的个人、组织与文化”为题,聚积了本领域的一大批中青年学者的最新成果。全书内容分为五大部分,包括:“历史追溯:从明末清初到晚清时期”、“跨越中西:基督教与中国知识分子”、“更迭之际:传教士与中国社会”、“政教之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本科生“人文社会科学新苗支持计划”于2018年开始实施,旨在针对本科生培养科研兴趣、养成科研习惯、提升科研能力。该计划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雄厚学术资源,在科教深度融合背景下创新培养模式,优化培养机制,着力培养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接班人才。本书从2023年度“新苗计划”资
本刊是由复旦大学社会学系主办的一本集刊,以“理论与实证并重、创新与传承结合”为办刊宗旨,刊发前沿性、高水平的社会学研究成果。倡导扎根本土、独立思考,促进学术争鸣,构建本学科高端学术交流平台。以全球视野和本土创新,为推进中国社会学研究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而努力。在理论创新与现实需要的双重驱动下,消费研究得到学界的关注。 《
本书选取了认识域外文化必读的40余篇基础文献。这些基础文献具有独特的精神气质、深刻的思想魅力,对历史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大多也兼文学之美。从今天来看,这些文字不仅形塑了当代的知识世界,也对现实产生了重要影响,已经成为认识域外文化、了解现代世界必读的经典文献。本书帮助读者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阅读量、最可靠的方式,准确地掌握
本书收录了田余庆先生的遗稿,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读书与杂感”从田先生十余个杂记本中辑录出数百条笔记,并按六个专题进行分合与编次,由编者为各条拟定小标题。第二部分“讲稿与札记”和第三部分“治学自述”亦是从杂记本及家藏各类未刊稿中选取整理而成。第四部分“师友杂忆”则据收录田先生晚年怀念已逝师友的10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