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浙学未刊稿丛编》(第二辑)所收图书的图录,每种书选卷端或序跋页,第二辑以人为单位专题出版,便于梳理学术脉络及思想变迁,网罗来集之、朱骏声、管庭芬、王继香、姚燮、平步青、陶方琦和陶濬宣八人未出版稿抄本四百六十余种。选目主要原则为:国家和省珍贵古籍优先选入原则,将第一批至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中浙江图书馆藏未刊印过的稿
本书是一部通俗类国学典籍解读作品。本书结合中国古代历史上大量有趣、有料的故事,以新观念加以解读,阐明了为人处世中的进退之道,以期能让当今大众有所悟、有所得,从而过上更美好的人生。本书从通史和国学中汲取智慧,将《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商君书》《孙子兵法》《论语》《孟子》《小窗幽记》《增广贤文》等典籍中的为人处世之道进行
本套丛书是季羡林亲定自选集,是作者晚年在医院疗养期间亲自编选的作品集。文集收录了作者在各个人生阶段的代表作品,涵盖散文、随笔、游记、回忆录、日记、学术著述等,集中体现了季老的治学之志、文章之风和人格之美。《季羡林谈国学》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所写有关国学的精彩文章,从“国学漫谈”,到国学的范围,再到国学的重要性,通过引证
本书为研究廖平的专门学术著作。作者采取了不同于以往的切入视角探究廖平的经学与思想。廖平以研究经学、实践孔子之道为本愿,思考如何让孔子走入当下的世界,以经典规划中国与世界的秩序。本书从两个层面切入探讨,首先是廖平如何重新定位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以及如何用孔经重构世界秩序,其次是廖平的学术所表现的时代性。通过研究发现,廖平
本书作为一本普及读本,为确保其系统性,选入《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四种蒙学经典以及《孝经》《论语》《大学》《中庸》和《道德经》等八种国学经典。
《中国经学》第三十四辑,在“经学义理”“经学文献”“经学历史”“经学人物”等栏目下,汇集了曹景年《正经与兼经:儒家经书的二元结构及其历史衍变》、黄永其《“兴起废坠”与“制作之助”——论朱子〈仪礼经传通解〉的性质及编修原则》、徐渊《谈谈以青铜器铭文研究两周礼典的几个误区》、刘禹彤《汉代〈春秋〉学中的元与气》等15篇专门研
元明清时期,蒙汉民族间交融最为密切且逐步走向深化。大量的蒙古族文人写作汉语诗文,以诗文集或散见于别集的形式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蒙汉文学交融文献。基于现存的诸多未加系统整理的文献资料和长久以来对此研究领域的深入探索,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米彦青老师,于2016年申请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元明清蒙汉文学交融文献
雕版刷印线装图书。《峭帆楼丛书》是民国初年刊刻的古籍汇编类图书,刻书时间约从1910年延续至1918年,由昆山赵诒琛根据自己收藏的图书编辑而成,凡18种,54卷。其中,宋人著述2种,明人7种,清人9种。内容涉及杂史、传记、地志、笔记、题跋、诗文评、诗文集,如《通鉴补正》《晋唐指掌》《昆山杂咏》《重编红雨楼题跋》等。本书
本书是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尼山学堂主办的学术季刊,每年四期,繁体横排,16开本,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本季刊主要登载与我国古代传统学术相关的各种专门性研究论文,内容涵盖经、史、子、集四大部分,为纯学术著作。目的是按照古典学术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能够培养出一批学科基础宽厚,能够潜心中国古典学术研究,继承、研究、创新中
本书从仁孝、诚信、友爱、好学、严谨、知耻、责任等几个主题展开,介绍了国学中的思想文化和经典故事,配合青少年的崇效模范的心理,让学生能感动传统文化的魅力,并身体力行,提高中职生的素质和修养。本书可以作为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辅助教材,或作为班会、晨读材料,也可作为行业的培训材料、自学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