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用史料考证与思想分析、个案研究与宏观考察、文本解读与比较论证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介绍马克思主义传入日本和中国时的基本情况,梳理以河上肇为代表的日本马克思主义者与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中主要人物的思想联系,以阐明河上肇等人对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影响以及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自主思考,探求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根据当时的实
管纪龙,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本书稿就近五年来日本社会媒体集中关注度比较高,所汇总体现出来的少子化、老龄化、男女平等、教育平等、劳动制度改革等社会问题进行文章的导读和分析,并在导读的基础上就研究课题、解决策略进行剖析。选材方面注重代表性,旨在向我国日语专业学习人员、从事日本社会研究的人员提供一些较为鲜活和有价值
曾经以一亿总中产为自豪的日本,随着社会差距不断扩大,阶层流动减少,社会发生了极大的质变。非正规工人的增加形成了庞大的贫困层,导致贫困率上升,进而导致未婚率上升,三成人口终因为经济原因无法组建家庭。人们因富裕程度的差异而处于分裂的状态。然而,富人对自己的富有,穷人对自己的贫穷,人们对自己所处的境况都非常清醒,经营着各自的
作者米尔恰普拉通是历史学博士,现担任罗马尼亚历史悠久的文学评论杂志《文学谈话》主编。他选取罗马尼亚近现代史中多位影响深远的文化精英,着重围绕《文学谈话》杂志相关的人与事,以翔实的细节和丰富的材料呈现了现代意义的罗马尼亚民族形成过程。基于扎实的历史学功底,加上《文学谈话》主编的身份,作者成功地通过本书向读者全面且细腻地展
南大亚太评论-(第4辑)
《非洲研究》由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主办,是刊发非洲研究成果、探讨非洲问题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栏目设置以非洲为中心,以中非关系为出发点,突出中国特色和视角;以非洲领域和问题研究为基本栏目(设有“非洲政治与国际关系”“非洲经济与发展”“非洲历史、教育与文化”“中非关系”等专栏),平衡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在整体把握非洲问题的同
《马来西亚发展报告(2021)》以“喜来登政变”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马来西亚内政、外交变局为核心,集中研讨马来西亚的政治、经济、外交、安全等议题,尤其是重点探讨马来西亚政局的变化、全国紧急状态、王权的作用、疫情背景下的数字经济和汽车行业发展政策、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及中马人文交流的新特点、马来西亚对“一带
“一带一路与一洲”新在哪里?北大不同学科背景的学人突破学科疆界,以开放研讨的方式,在集体一线调研基础上形成此书。本书分为“从基建到投资经营:中国角色变迁”、“资本、教育与人力资源”、“文化碰撞与对话交流”、“探索创新”四个栏目,研究对象国主要集中在埃塞、吉布提等非洲之角以及安哥拉,涉及的领域包括投资、教育、文化交流等,
本书主要探讨国家认同问题,以葡萄牙为例,展现了国家集体意识的产生、演变进程。首先,通过历史事例概述从国家的建立到各阶段葡萄牙国家身份认同的表现形式,指出国民通过历史现象形成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强调政治权力对于构建国家认同至关重要;随后,通过对地理、政治、社会和行为特征等的研究,对构建国家身份特征的要素进行深入分析,来理
《亚非研究》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主办,是国内亚非研究领域的专业性出版物,经过多年发展、积累,在国内外同行的支持帮助下,其专业性、权威性已获得相关专家、学者的认可和好评,也为国家亚非问题相关决策提供了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