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在大量查阅档案、方志、报刊资料以及专业部门公开的文献、统计数据、案例的基础上,从环境史视角回顾和探究了当代上海城市环境变迁及环境问题的历史成因,呈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在生态环境建设领域取得的成绩,并对相关问题作了有益的探讨和思考。
本书聚焦青藏高原东北部黄河流域,以水-碳耦合过程为主题,涵盖气候、地貌、冻土、植被、土壤、生态系统、社会经济和人类活动等基本要素,侧重介绍黄河上游水系发育和流域地貌演化、不同时间尺度水文气候变化及未来预估、高寒生态系统变化及碳循环、三江源国家公园相关政策等主要内容。
本书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发展战略为契机,以保护流域生态脆弱性、提升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为切入点,以黄河流域9省区为研究对象,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全面系统地研究黄河流域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融合的效应测度、驱动机制及协同推进路径,回答了黄河流域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是否融合”、“
本书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从与传统文化的联系、国际模式的比较、中国特色的生成、战略谋划的设计、伟大成就的实现的综合视角,立体化展示中国式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特征。全书从现代化观念、问题视域、发展理念、发展格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显著优势、崭新样板等方面,阐明中国式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内涵。全书通
本书以外部性理论、跨界治理理论等为理论基础,以工业企业与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策略的影响因素为逻辑起点,运用最优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多种污染物损害背景下跨界污染治理问题,深入探讨工业企业与地方政府间及地方政府间环境治理策略的互动机制以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并通过数值算例验证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本书内容包括绪论、理论基础及国内
福建人民遵循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指示,充分发挥当地的独特优势建设生态文明,使福建成为美丽中国的省域样本。面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时代难题,福建人民充分发挥山海辩证法等解决新旧环境难题,并按照“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要求,形成了海上花园厦门、绿色山区宁德、山水城市福州、清新福建。 本书对福建生态文明建设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根本要求。我国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取得一定的治理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发达国家乡村环境治理比我国起步早,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已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书通过深入学习国外乡村环
本书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师生创作的主题为“秦岭之美、生态中国”的获奖论文15篇和以“秦岭生态文明教育活动”为主题的获奖徽标作品14件,生动展现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校师生对于秦岭之美的理解与感悟;下篇围绕秦岭生态文明教育课程这一主题,精心筛选收录了课程开设10年来学生的心得体会25篇以及学生撰写的调研
本书稿针对内蒙古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按照“因地制宜、综合整治、宜耕则耕、宜草则草、宜林则林、宜工则工、宜景则景”的原则,归纳整理了内蒙古矿山生态修复、农牧业用地、建设用地、空间再用、休闲公园、文化造景、边采边治、矿山公园、植被恢复共九种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及利用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恢复治理技术和方法。本书稿为内蒙古矿山
三门湾为浙江东部沿海半封闭海湾,宽浅型多汊港湾。在对三门海岸带地区各类资源环境要素进行专项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整理绘制本图集,分为自然地理、地质环境、自然资源、国土空间状态及变化、生态环境状态及变化部分,以影像图、矢量图、分布示意图、变化形势对比图、资源分布图、风险评价图等形式加以展现,并以此为基础,对三门湾海岸带地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