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共分为十个部分,即:1.自然状况;2.水环境;3.海洋环境;4.大气环境;5.固体废物;6.自然生态;7.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8.环境投资;9.城市环境;10.农村环境。同时附录四个部分:资源环境主要统计指标、东中西部地区主要环境指标、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环境统计指标、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城市水环境不仅关系到国民生活的质量,还对我国社会发展有着深入的影响。当前我国经济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层出不穷,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规范建设、接管和运行不仅对环境保护工程有着重大意义,对于整合各社会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书以渭南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扩建工程为例,详细介绍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工艺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中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的碳减排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期待。然而,在作出国际承诺的同时,中国的减排工作也面临着诸多困难。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二氧化碳排放的
本书主要围绕水污染治理的相关基础知识、综合治理技术以及专项治理技术展开。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及水污染概述、水污染物理治理技术、水污染生物治理技术、人工湿地污水净化技术、自然生态圈污水净化技术、生物脱氮除磷治理技术、污泥多元化处理及应用技术、污水处理及回用技术等。本书从多个角度对水污染治理技术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对水污染治理
本书第一章主要对大气污染源进行简单论述;第二章简要介绍研究区域概况、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第三章介绍区域大气污染源排放特征;第四章分析秋冬季节大气重污染成因;第五章介绍重污染时段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及效果评估;第六章为结论。
本书结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各项要求,立足于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科学基础,从理论概念、国家政策、国际国内发展情况、产业实践等方面全方位系统地介绍了碳达峰及碳中和相关知识。全书分为12章,主要内容包括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基础概念与理论、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与政策、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的总体状况、碳达峰碳中和的国际经
本书从生态学、水利学、景观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统筹的角度,结合多年河道治理方面的实践与经验,探索了生命共同体视角下的城市河流生态治理思路。规划层面,应划定严格的保护控制线,为河流预留足够的生态家园。设计层面,要像爱护我们的母亲一样爱护河流,进行最少干预的生态治理,永保河流生命的健康,按照生态河道的标准,系统治理河道,理顺
本书分为3部分,共16章。第一部分详细论述了水质物化指数构造历程、水质指数的归一化过程、建立在数理统计以及模糊数学技术上的水质指数、地下水水质指数、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所采用的水质指数以及相关的水质管理软件。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水质生物评价指数,包括生物完整性指数等。第三部分介绍了水质指数的发展展望。
本书共分7章,主要包括绪论、小水电开发对河流生态效应的影响、小水电开发下河流生态系统服务效应、基于RVA目标的河道生态流量、生态流量调度管理、基于演化博弈的生态流量适应性管理、小水电开发下生态补偿。
本书共7章,重点介绍了氯化溶剂DNAPLs(重质非水相液体)和化学炸药污染源,系统描述了地下污染源的定义、各种水文地质环境条件下的污染迁移特征、污染源区调查与表征、在美国法律标准监管框架下的治理目标与指标的制定与衡量、修复技术的案例分析与选择、治理决策议定书要素与执行污染源治理的六步骤,强调了污染源区的动态反复调查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