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门径篇与登堂篇:上篇介绍基本材料、知识与方法,下篇藉评述民国初叶国学运动中的人物与教育,探讨其中蕴涵的各种问题,同时对现今教育问题亦多有品评。作者研究国学从史识入手,系统的掌握国学的治学门径和对治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同时引进外部参照系,通过与国外的诠释学对比,凸显中国本土文化的特质。
中华传统文化,在“五四运动”以后颇不易谈。有人褒扬之,说它怎么好,亦有人厌弃之,说它怎么怎么坏,而且遗毒至今,让我们抬不起头来。而称颂的或批判的,对于传统文化到底内涵如何,却往往同样不甚了了,各以偏见与误解抵死相争。本书不想再重复那些争论,独辟蹊径,由“人”的角度切入,就人的体气、饮食、男女、家庭、社会关系、天人关系、
泰山文化的主题与核心是神文化,即以泰山为载体和对象,关于崇拜和信仰的文化。本书从古代神话入手,追溯了从原始社会起源的泰山崇拜,历代帝王的封禅求仙,泰山与阴阳五行,泰山宗教与信仰的形成、发展、衍变,泰山诸神的行化以及在历史上的巨大精神影响。本书观点新颖,资料详实,有首次披露的泰山文化史料,也有民间调査的鲜为人知的传说习俗
本书分六编,首先从泰山的形成和名称的来历谈起,详载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的具有极高美学价值和独特风格的风景名胜,继而历述各朝封禅祀典及泰山宗教、泰山石刻、旅游等内容,并介绍中国最古老的泰山齐长城遗址。书中彩色插图十页,三十四幅。书末附图表九个,如泰山游览路线图、历代帝王封禅祭告年表等。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傅振伦为本
《国学启智课》丛书从国学经典出发,主要选取适合青少年认知水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故事性和趣味性较强、反映国学根本精髓并具有代表性的短文编辑而成。按照选文思想特点与阅读功能分卷,本卷为德行卷,主要以儒家经典和反映儒家思想的文章为主,以青少年德行培养、正心诚意为目标。
本丛书依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阅读兴趣以及所要掌握的知识重点,精心挑选国学经典文本,加以详尽的解读。《智慧卷》共五十篇,内容和主题是诸子思想。本卷通过一个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与古代圣贤们深刻而多元的见解,配合深入浅出地分析与解读,全面展现了古代诸子百家的智慧,旨在开阔青少年的思想视野,培养独立与反思的精神,提升人生智慧与境界
《国学启智课》丛书依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阅读兴趣以及所要掌握的知识重点,精心挑选国学经典文本,加以详尽的解读。本卷选篇以“二十四史”为主要来源,以重要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为主线,勾勒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展现古代史家的历史观与价值观。通过对《史事卷》的阅读与学习,有利于青少年增加中国古代历史知识,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以史为鉴
本丛书依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阅读兴趣以及所要掌握的知识重点,精心挑选国学经典文本,加以详尽的解读。《诗赋卷》共五十篇,内容和主题是诗词歌赋。本卷按照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顺序,选取了近三十多位诗人及其五十八首代表作,旨在帮助青少年了解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内在逻辑,提升文学修养,培养高尚情操。所选篇章语言流畅优美、思想深刻健康
武英殿修书处是清朝的中央刻书机构,于康熙十九年(1680)十一月设立,后随清王朝覆亡而消失,延续了二百三十二年。武英殿修书处隶属内务府,专门为皇室服务,人员众多,除了技术高超的刻工,不乏诸多翰林和位高权重的大臣。这保证了武英殿所刻书在内容与装帧上都堪称精品。乾隆四年刊刻的《十三经注疏》便是其代表作之一。清乾隆皇帝有感于
本书以调査资料为基础,参考古代和现当代学者从事泰山文化研究方面的诸多成果,在原《泰山谚语》、《徂徕山抗日歌谣》基础上,编成《泰山民俗》)一书。全书分十四部分:一、服装饰物民俗;二、饮食肴僎民俗;三、建房居住民俗;四、道路交通民俗;五、生育寿诞礼俗;六、婚嫁礼俗;七、丧葬礼俗;八、社会礼仪民俗;九、岁时节日民俗;十、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