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论文集代表了当下国际与国内学界关于中国经学、西方哲学诠释学、古典学与基督教释经学研究的*高水平。
《国学杂志》系尼山学堂论文集,每年出版两期,为纯学术著作。目的是按照古典学术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能够培养出一批学科基础宽厚,能够潜心中国古典学术研究,继承、研究、创新中国古典学术和传统文化,能够“继绝学、铸新知”的拔尖人才
深秋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它的后一缕残阳仍留在人间,给大清帝国灰暗的京师罩上一圈淡黄色的光晕。从西山那边刮过来的霜风一阵紧过一阵。它将沿途高大的白杨树吹得飒飒作响……
本书由周桂钿讲授国学时所备讲义之精华整理而成,浓缩了其几十年学问人生的精华与积淀。本书系统讲解了国学的历史发展脉络,其文究国学之根柢,贯其枝叶,对于国学发展历史上的那些造词和概念,如天与人、是与非、知与行、善与恶等详加考察,疏证剖析、详尽窍实,博于搜采、深于考证、审辩通微,集众说之长。作者的这些努力,为国学在当下进行创
《中国经学(第二十二辑)》主要内容包括三礼研究,经师研究,春秋研究,经学文献,资讯·札记,编后记。
本书从张载的经典著述和思想精髓出发,深入浅出总结了他的儒学天道观、儒学道统论及自然观等,阐述了他对社会、人学、教育等多方面的构想。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张载对儒学发展的巨大贡献。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所谓“四书”是指《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这四册书,它们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所谓“五经”,是《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这五册书的合称,经朱熹编订之后广为流传。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文化的重要核心载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经典中蕴含了华夏先哲的智慧
本书为明嘉靖年间福建御史李元阳等所刻《十三经注疏》的影印著作。“十三经”经、注、疏、释文合刻起源于南宋建阳书坊。元泰定(1324-1327)前后,宋刻附释文的注疏本被翻刻行世,形成了元刻十行本。嘉靖十五年至十八年间(1536-1539),李元阳、江以达等人根据元刻十行本刊成《十三经注疏》,人称“李元阳本”“嘉靖本”或“
《哈佛燕京图书馆藏古籍珍本丛刊(史部套装共24册)/哈佛燕京图书馆文献丛刊》精选哈佛燕京图书馆藏史部珍本文献26种,均为海内外罕见、公私藏目罕见著录者。所收文献明刻本2种,清刻本8种,稿抄本16种。内容上既包括传统的史部文献,如《朱简斋公奏议》《崇祀名宦录》、稿本《中兴将帅别传》等,还有档案类文献,包括契约文书、公牍、
《国学茶座》的创刊目标是普及国学知识,发表国学新见,培育国学新人。基于这样的目标,该杂志的读者应以大学生以及低于大学生的高中生、高于大学生的研究生、青年教师为主,同时,从事国学相关工作如编辑、图书馆、企业文化教育、对外汉语教育(孔子学院)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以及一般国学爱好者也是我们服务的对象。该杂志既注重知识的介绍,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