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理一分殊”是朱子学的“一贯之道”》《王叔岷的避讳论》《周公摄政未称王申论——兼论周公二次东征与营新邑》《“十三经”质疑》等文章。
作者从事学术研究30多年来,潜心研究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先秦史、炎黄文化,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已出版了8部专著和合著,在全国和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华文摘》全文转载或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讲,在学术上具有重大理论建树。本书从中精选了40篇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论文,分为考古篇、历史篇和中华文明起源与早
书稿系福建省社科联和福建省图书馆联合举办的“东南周末讲坛”讲座内容集萃——选粹11。每年从每周一篇的讲演稿中,选取具有代表性、高度浓缩、反响良好的篇目,结集成稿。本书稿收录二十多篇讲稿,内容涉及福建的经济发展策略、从严治党、国家安全战略、现代化转型、传统文化、精神面貌、闽文化等,具有相当的学术性,内容面广博,涉及政治、
大家小书第四辑,收录文学、艺术、文化、历史、哲学等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新品50种,如吕叔湘《语文漫话》、何其芳《史诗红楼梦》、郑敏《诗的魅力》等,并新增社科、科技类品种。既是名家大师学术成果的精华,举重若轻,深入浅出;又是普通大众入门读物的,开阔眼界,一窥堂奥。一册小书,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浓缩了学者毕生的心血和才华。
本书是许倬云教授的作品集,围绕中国的文化与经济进程、中国文化的当代意义等问题分两部分进行讲述。许倬云的行文极具世界眼光,他从古代中国人的生活家常,如厨房、餐桌等着笔,谈到生产劳动方式的变化和知识、思想的变革,通过各个时代的生活侧面,勾勒出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历程,终落脚于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在他的笔下,社会生活的细流与
《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论丛15》遴选了近年来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的研究成果。全书分为几大部分,包括:语言·语言教学、教学改革、文学、文化、翻译等,涉及英语、日语、俄语等语种及相关研究。其中,文学、文化部分内容较为丰富,体现了我院传统优势的学科方向,展示了学院在此领域取得的成绩。本书的突出特点是视域极大扩展,跨学科的视野
本书所收录的文章为作者从已经发表的两百多篇论文中选出,共计15篇。涉及古文字学、天文考古学、民族古文字学、先秦史、天文年代学、历史文献学和先秦思想史等不同领域,旨在反映作者对相关问题的一些思考。有的文章因发表时间过早,至今已有三十年,故稍事修订,其他文章或只做了文字的订正和体例的统一,个别插图有所移换,一仍其旧。全书文
本书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现象学家梅洛-庞蒂的一部早期著作。梅洛-庞蒂在本书中,试图对哲学史上重要的身心问题、意识与自然的问题给出一种解决。他在书中主要运用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并吸收了格式塔心理学的结构理论,试图通过对人的身体的在世的讨论,解决身体、世界、他人、身心等许多哲学问题。具体来说,他在书中讨论了人的反射行
本书通过山师学报的发展来说明学术期刊的使命和担当。本书通过总分总的方法,首先,在搞清楚学术期刊发展的整个历史视域的大前提上,从整体上描绘出山师学报在所处的整个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界中的大环境,从而对山师学报有一个大体上的全景式认知。其次,从纵向上梳理了山师学报正式创刊65年来的历史,对一些历史问题作了考究。再次,从学报编辑
原道(第40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