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嘉纪(1618—1684)是明末清初遗民诗人,其诗幽澹似陶潜,沉痛似杜甫,孤峭严冷似孟郊、贾岛,清人卓尔堪称其为“海内大家”。本书以清道光间泰州夏氏刻本为底本,会校诸本,并据周亮工赖古堂刻《陋轩诗》等增补九十二首,逐篇校勘、笺释,尽量考订写作年月。书末附录《吴嘉纪手札序赞辑佚》《陋轩诗序跋题记》《吴嘉纪事迹辑存》《诸
2015年,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建立了两国间副总理级人文交流机制,这一机制同两国的政治安全对话、经贸合作对话共同构成了统筹和推动中印尼关系发展的重要支柱。2021年,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合作从政治、经济、人文“三驾马车”升级为政治、经济、人文和海上合作“四轮驱动”,两国合作的范畴与深度都有重要提升。本报告主要研究2021~2
本书为论文集,收录外国语言文学论文15篇,以文明互鉴与文化交流为主题,围绕这一主题设五个栏目,分别从中华典籍海外译介与传播、科幻文学的跨文化传播与比较、各国文学跨学科研究、语言研究的跨学科融合、国别与区域研究的角度展开论述。其中,典籍翻译的译介侧重研究译者惯习和策略对翻译效果的影响,中国科幻文学的海外传播及中外比较特别
本书系杨震方先生发表于各种报纸、刊物的学术性文章之合集。杨震方先生书学“二王”,尤擅行、隶二体,有较高的书法造诣,加之长期从事古籍文献工作,识见广博。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以书法碑帖为主题,涉及书法家、书法史研究,尤其是对价值较高的碑帖做了详尽而有趣的介绍。下编以古籍文献为主题,涉及古籍版本、藏书家、古籍出版史等,不仅介
本书是作者历经亲身访书,对463部稀见明别集进行考述,撰写提要。这些明别集皆为稀见版本,绝大部分为大陆、海外所未见,或者所藏版本更早、更全。每个条目包括作者小传、别集的题名、卷数、版本、藏地、册数、板式、行款、序跋、钤印、内容篇目、价值评述等,揭示版本流变,考察成书经过,具有较高的版本价值,为明代文学研究、地域文学研究
《群书治要》爲唐贞观间魏征等奉敕编纂,其宗旨爲博采群书、爲唐太宗提供历代修身治国经验。该书凡五十卷,现存四十七卷,节録了大量唐前经、史、子三部文献。《群书治要》兼具唐代丛书和类书的特点,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主要体现在:(一)保存佚籍。如子部书有先秦的《尸子》《申子》,魏晋时期蒋济《蒋子》、傅玄《傅子》等;所録《汉书》注
扬雄在中国文学史、思想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曾被视为荀子、孟子之亚,亦曾受到诸多非议。本书通过深度整理扬雄作品集,为我们理解扬雄的生平、思想、成就、局限等打开方便之门。本书据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覆查出处,删其不当,补其遗缺,共收录扬雄作品五十七篇(不收《太玄》《法言》《方言》等专书),按类编次,依次为赋、文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是当今日本研究中国文化的主要中心之一,成立于1941年。其中,大木文库的捐赠人大木干一曾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北京从事律师职业,搜购了大量中国古籍,其藏书以案牍、判牍,官制、法律和经济文献为主。大木文库所藏汉籍共计45452册,其线装书的数量约占东洋文化研究所全部中文古籍之半。这些文献可大致分为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