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以画册的形式,辑集《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云南卷》。画册选录了70年来云南气象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瞬间,收录了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气象服务、气象业务、气象科技、气象管理的发展以及党建文明等方面的图片和内容,真实记录了70年来云南气象事业的发展足迹,展示了云南气象人的奋斗精神。
《一只早飞千年的鸟:中国古代气象观测与测量科技》是以讲述中国古代气候观测和测量科技在世界气象科技史上的先进性为主,并观想当时的历史及人物背景,以视觉系统设计科技信息图展现测风神器“相风铜乌”,古代测量雨量的工具天池盆、圆罂,从“琴弦测湿”到“挂炭天平”再到“鹿筋吸湿”等各种观测和测量风、雨、雷电、温度、湿度和古气象台等
本书作者追寻着四季更迭的脚步,对每一个节气和物候进行解读,不仅从知识层面予以解释,更结合自身的人生经历与生命体验,挖掘其中饱含的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哲思与诗意,赋予其生命美学的新阐释。书中精选百余幅当代中国抽象绘画家徐冬冬历时八年创作的《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系列组画,并收录与王蒙、丁一汇、陈来、薛其坤等名家的对谈,从艺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海洋与大气中的重要物理学效应,体现了关于各种效应的传统认识和一些全新的见解。书中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述各个基本效应的内涵,有利于学科交叉和知识普及。本书适用于海洋与大气科学领域的学者使用,适用于地球科学各领域的学科交叉的工作,也适用于各相邻学科参考。本书的很多内容可以满足中学物理和地理教育的需要,可以作
本书介绍了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十多年来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开展气候变化的观测实验和理论研究。全书重点阐述了全球干旱气候的时空分布及其演变机理,揭示了影响干旱气候变化的主要物理过程:陆-气相互作用、沙尘-云-降水相互作用、海-气相互作用和人类活动影响。围绕这四个方向,全书主要对基本气象要素、陆面过程能量和物质交换、太阳辐
水旱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估
2020年安徽梅雨期长达60天,境内长江、淮河、巢湖全线超警,气象服务工作面临长时间三线作战的艰难局面。本书以实录的方式,全面记录了安徽省气象部门以超常规的政治保障、指挥调度、技术支持、多方联动和科普宣传应对超长梅雨,坚守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情况,真实地反映了气象部门干部职工牢记使命、不畏艰难、团结协作、敢于胜利的
气象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估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强,大范围长历时干旱发生的可能性增加。本书基于水循环全过程的干旱形成因素分析,揭示了大范围长历时气象干旱、水文干旱、农业干旱成灾机理及其关联关系;基于自然证据及历史文献与考古资料的多尺度干旱历史序列重构方法,重构了全新世以来多时间尺度的干湿变化序列;建立了全国近500年干旱灾害序列,研究了
本图集收集汇总了有正式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所在辽宁省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资料,经过资料标准化、规范化处理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后,在许多科研人员的智慧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使用科学的统计方法,整编各项气象要素标准气候值,再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编制而成的。这部图集主要以地图的形式,系统、直观地展示了辽宁省气候的时空分布规律,客观地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