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田野知识,不同学科各有所执,也各有所成。不过,田野知识并不是为学科分类与学术领域的划分而存在。按照我的经验,民俗学、人类学、历史学、艺术学、政治学……在田野知识中就很难划分边界;民间信仰、游艺娱乐、传统武术、节日庆典、日常生计……也都在民众生活中交错钩连。或许正因于此,我的田野研究从来难有前瞻后顾若干年的严整规划,
《空间、边界与仪式传统:潍北的乡村生活》是关于乡村民俗仪式的研究,牵涉广泛意义上的地方民俗传统的发生、传承与建构机制,特别是在漫长历史中凝结的乡村知识系统。其研究策略,是从人与地的互动关系人手,并借助边界这一工具性概念展开。自古以来,人类与大自然之间始终处于一种互动之中,这也构成了人类精神活动的基础。人地关系,既包括地
《扮玩:鲁中三德范村的年节生活》即立足村落民俗志,从乡民艺术与民间自治传统的视野,以20世纪上半叶以来的乡土社会变迁为重点,探讨国家政治和地方社会的互动关系,探寻国家、地方、村落和民众等多元主体建构现实生活的历史、文化传统与社会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扮玩:鲁中三德范村的年节生活》尝试从生活叙事的角度,为讨论现代中国如
鼠文化是中华民族神话时 代的产物,是人类开创世 界、征服自然的艺术反应
本书以日本藏元禄丁丑年浅见絅斋校刻朱熹《家礼》为底本进行校注与研究。该本向称善刻,本书在其基础上,采用宋刻杨注附图本、宋刻纂图集注本、元至正元年(1341)黄瑞节刻朱子成书本、万历三十一年(1603)性理大全书、明嘉靖间刻本、钦定四库全书本、光绪六年冬公善堂影宋本等七个宋元明版本进行校对,致力于厘定一部可靠的《家礼》读
《清代辽宁全史》共分5卷,全景式、多角度地呈现了清代辽宁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风俗的全貌及其演变,是对清代辽宁历史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一次较为完整的学术总结,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对辽宁文化发展的一次极好的注解。《社会风俗卷》着重介绍了清代辽宁地区的婚嫁礼俗、辽宁地区的丧葬习俗、辽宁地区的祭祀礼仪、辽宁地区的宗教信仰
本书从最初的礼制性建筑“大房子”入手,分析了居室中火塘、灶、中霤等的演化,解读了祭天祀地的圜丘、方丘、社等的构筑,探索了明堂及其附属性宗教兼礼制建筑物灵台、辟雍、泮宫等的神秘符号意蕴。同时,还探讨了太阳崇拜与仪式性“轮居”。全书以一种跨学科研究的“有证据的假说”,为中国古代宗教、礼俗寻找可靠的解释。
本书共分七个模块,分别为“礼仪概述”“形象礼仪”“仪态礼仪”“沟通礼仪”“会面礼仪”“职场礼仪”“涉外礼仪”,每个模块都有学习目标、案例导入,每个任务下面都有“名言引入”“礼仪小贴士”“礼仪小故事”“知识巩固”“拓展阅读”,内容详实,通俗易懂,适合于中职生自学使用,同时也是家长对子女进行礼仪教育的参考书。
北宋陈祥道、陈旸撰写的《礼书》和《乐书》为中国传统礼乐文化无论是在学术思想上还是传承传播上,都立下了汗马功劳。此书是有关《礼书》和《乐书》的此书的研究著述,分为中华礼乐文化概述、陈祥道陈旸的生平事迹、陈祥道《礼书》的基本内容与特征、陈旸《乐书》的基本内容和特征、从《礼书》《乐书》看中华礼乐文化的当代价值等几个章节。对二
《大戴礼记》为礼学文献汇编,由西汉人戴德辑传。《大戴礼记》原有八十五篇。今传本阙缺若干篇,余三十九篇。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上古历史、自然科学史,以及孔子与曾子思想的重要材料。本译注原文以《四部丛刊》所影印之上海涵芬楼借无锡孙氏小绿天藏明末袁氏嘉趣堂刊本为底本,对《大戴礼记》进行了全文翻译,并做了不少注释,译文以直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