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2010—2012年为研究时段,采用大气平流层—对流层耦合的高分辨率全球大气化学—环流模式(EMAC),结合中国区域6个大气本底观测站(瓦里关站、香格里拉站、阿克达拉站、临安站、上甸子站、龙凤山站)地面观测数据和卫星遥感观测数据,研究了中国区域对流层O3及其前体物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评估了6个大气本底观测站的O3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根据自然季节循环的节律,动植物的生长活动变化将一年四季划分的,并据此来安排一年的农事活动。书中介绍了许多关于节气的知识,包括每个节气的期货变化,同一节气不同时段的物候特点,从过去流传下来的节气习俗,诗人们创作的相关诗词,以及帮助同学们寓教于乐而设计的趣味活动。这些内容不仅能帮助同学们学习我们国家的传统文
本书详细介绍空间光学系统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系统介绍了空间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方法和光学系统设计的像差理论,以及透射式和反射式空间光学系统的公差分析、计算机辅助装调技术、光学自动设计的理论与方法;阐述自由曲面设计、全链路评价分析与设计、热光学分析计算、杂散光分析计算以及空间自适应光学等空间光学系统设计领域的最新热点问题
本书系统地梳理和介绍了自然条件下蒸发现象相关的理论及其发展历程和应用。全书主要涵盖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第1章和第2章,概述了蒸发理论在19世纪末之前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为第3章至第7章,详细介绍了自然蒸发表面水汽传输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包括低层大气物理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均一表面大气水汽传输的不同概念和公式,不同类型下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比赛场地2021年赛期同期气象条件分析,下篇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区2021年赛期同期气象风险分析。
将古籍记录用于研究区域气候演化,是中国在全球气候研究中的一大特色。自竺可桢先生开启利用文献典籍研究历史气候的科学之路以来,汉籍气候研究百花齐放,同位素分析方法也日渐成熟,气候重建研究如火如荼。本书在中外自然科学史研究成果之上,利用域外汉籍《承政院日记》中的气象记录,拓展了东亚历史气候材料研究范围,延长了汉籍气候数据时间
本论文集收录了2020年全国人工影响天气技术与方法交流会的交流论文,共计64篇。内容覆盖了近几年我国在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应用&方法、外场观测、模式、效果检验和室内实验等方面的新进展与成果。本书可为全国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管理、技术部门掌握我国人工影响天气新发展动态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也可作为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及相关科研领域的研
甘肃省气候复杂多样,高温、干旱、暴雨洪涝、沙尘暴、寒潮、霜冻等气象灾害频繁。21世纪以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甘肃省各种极端气象灾害发生频繁,给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影响。为进一步满足当前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充分体现气象部门的行业特色与客观优势,兰州中心气象台成立专门的攻
《小樱桃一家的气象探秘之旅——气象与山洪地质灾害的那些事》作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科普图书,充分利用漫画这一新颖的表达方式,通俗易懂地介绍了我国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政策、气象对山洪地质灾害的影响以及山洪地质灾害的特点及其发生原理,同时对山洪易发地点进行概括和总结,并就如何防范山洪地质灾害给出具体的措施,满足广大人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