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限延伸的书法史中,寇克让从阐释经典开始,赋予草书当代气象。他的作品独具风格,迥异时人。如他自述,他的创作得益于家乡的秦腔,花脸的嘶吼,某位已故大师绝唱中沙哑的嗓音却气韵生动,给了他启示,让他因通感而领悟到笔的自由聚散,这是书法表现力的根本所在。他在偶然的笔墨效果中坚持理性的逻辑与艺术的提炼,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他的草
明清俗曲是我国明清时代流传的小曲、小唱、时调、俚曲等的统称,它继承了宋元词曲的传统,汲取了民间山歌、谣曲的艺术材料,广泛借鉴了其他艺术形式,融汇了民间艺人和仕大夫文人们的创作精华,形成了具有独特艺术魅力和品格的、雅俗兼属的艺术品种。该项目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对异常珍贵的明清古谱进行搜集,经过鉴别、筛选、辑要,将其译为现
这是一本兼具专业性、可读性与典藏性的中国绘画典藏画册。本书力图以清晰、简洁的文字,传神地讲述1600年的中国绘画。 本书前言提纲挈领地分析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整体的发展脉络、风格特征,分门别类地介绍画派、画家、作品。 图片部分按照年代顺序,精选挑选了131张绘画作品,尽收中国传世名画,涵盖了人物、山水、花鸟等类型,每一时
新媒体艺术作为当今社会技术发展的文化产物,其影响在人们心中日益增强,当人们对“视觉”这种形态表达中穿插运用新媒体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已经逐渐趋于常态。目前,新媒体艺术语言的发展趋势更具逼真、更具交流以及具有多元化设计等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也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其“视觉符号”的运用也更加的多元化。而新媒
本书聚焦于近现代浙江书法,是深受晚清金石学、“海派”艺术影响的近现代浙江地区的书法艺术的首次系统的图文研究梳理成果,书稿收录了如罗振玉、王福庵、褚德彝、沙孟海等在内的300余位近现代浙江籍、旅浙、寓浙的书家、文人的750余件墨迹法帖、信札、书稿等书法作品。图书编撰严谨、资料翔实,是地域性书法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范本,为书法
本书是对清代浙江书法的首次系统、全面梳理研究的学术成果,聚焦于清代浙江地区的书法艺术,收录此时期浙江籍、旅浙、寓浙的书家、文人的墨迹法帖、信札、书稿、墓志等书法作品700余件,包括清初曹溶、陈奕禧、朱彝尊,乾嘉时期以金农、丁敬、黄易、张燕昌以及晚清陈鸿寿、张廷济、赵之琛、达受、龚自珍、吴云、俞樾、赵之谦、魏锡曾等书家经
本书收录明代浙江籍、旅浙、寓浙的书家、文人的墨迹法帖、信札、书稿、写经、摩崖碑刻、墓志等书法作品,共计收录90位书家,300余件作品。书中按照作品形式分为墨迹和碑刻两部分,墨迹部分按照书家生年时间排序,碑刻部分按作品书写时间排序。每位书家均撰写简介,每件作品从作品内容、流传过程、艺术价值等角度撰写提要。浙江书法在中国书
本书聚焦于元代时浙江地区的书法艺术,为全面、严谨、系统对元代浙江书法的研究梳理成果,书稿系统梳理了元代浙江地区书法的发展与影响,收录了包括墨迹、碑刻等各类书法作品共计300余件,涉及赵孟頫、鲜于枢、俞和等83位浙江籍、旅浙、寓浙的书法家及其作品,全面展现浙江书法在元代的辉煌成就。本次梳理成果不仅是对元代浙江书法的全面呈
本书聚焦于两宋时期浙江地区书法艺术,首次全面、系统、学术性整合梳理两宋时期书法艺术在浙江的发展,深入剖析和展示这一时期浙江书法的历史脉络、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收录该时期如宋四家“苏黄米蔡”等在内的84位浙江籍、旅浙、寓浙的书家、文人作品,包括340余件墨迹法帖、信札、书稿、摩崖碑刻、墓志等书法作品,为研究两宋时期浙江书
本书收集和整理了从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到1947年中共中央东渡黄河为止的这13年时间里,为配合中国革命的需要,所创作和演出的红色革命音乐中的秧歌剧部分,这些具有红色基因的秧歌剧作品真实地再现了在那个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年代,我党的革命文艺工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热爱祖国的无限创作热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