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露楼琴谱》,收琴曲二十首,清崔应阶辑。崔应阶,字吉升,号拙圃,江夏(今属湖北武汉)人。荫生,初授顺天府通判,乾隆三十三年(一七六八)擢升闽浙总督,加太子太保衔,后任刑部尚书、左都御史,乾隆四十五年(一七八〇)以原品休致,未几而卒。崔应阶一生为官,善诗文,于戏曲、古琴均颇有研究,在雍、乾间与同乡琴家王受白交往凡三十年
《琴学丛书》,杨宗稷纂辑,是近代一部集大成的古琴文献丛书,一九一一年到一九三一年陆续刻印而成。杨宗稷(一八**-一九三一),字时百,自号九疑山人,湖南宁远人,古琴九疑派创始人,被称为‘民国古琴第1人’。他通韵律,爱器乐,尤爱古琴,曾师从清末古琴大师黄勉之。一九一七年辞官后定居北京,开办“九疑琴社”,研习、教授古琴。他收
《琴谱合璧》为明杨表正《杨氏正文对音捷要琴谱》和明杨抡《伯牙心法》的合集。《杨氏正文对音捷要琴谱》,杨表正撰辑,收入琴谱六十四首。杨表正,明后期古琴江派代表人物之一,字本直,号西峰,又号巫峡主人,活动于明嘉靖(一五二二-一五六六)至万历(一五七三-一六二〇)间,福建延平府永安县贡川人,曾寓居金陵。杨表正“隐居泉石,不关
本书为市河米庵辑录其三世所藏中国历代书画文房雅玩二百四十种,彚汇为一编。分书画、铜器、玉器、杂项四大类。书画最富,共七卷,按时代先后依次为唐宋元一卷,明代四卷,清代二卷。杂项中又分古琴、笔墨纸砚及奇石等,皆有关于文房雅玩之属。
明代著名书画艺术家董其昌著。作者精于书画鉴赏,收藏诸多名家名作,在书画理论方面亦颇有建树。两书均为其代表作品,有图有文。《骨董十三说》将古物定位为今人与前贤交往、学习之媒介,尤其是鉴赏古代象征礼、乐的铜器、玉器,更可以修养德行,独具特色。《画禅室随笔》为其书法、绘画理论著作。
安道壹安弘嵩慧湛智永智果怀素高闲梦英道潜密庵咸杰拙庵德光浙翁如琰无明慧性北磵居简灭翁文礼痴绝道冲笑翁妙堪无准师范石溪心月虚堂智愚偃溪广闻兀庵普宁
本书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京剧百部经典外译系列》工程中第六辑。本辑包含刺王僚、罗成叫关、赵氏孤儿(上中下)、祭塔以及一册《京剧艺术概述》。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京剧艺术的发展历史、艺术特点、行当与流派、音乐和声腔、声韵和念白、服装、化妆、道具舞台、表演技巧等方面的基本常识。全面、系统、立体的延续记录戏曲艺
陈豫钟与陈曼生交游考述
《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浚县泥咕咕卷)》是浚县传统泥咕咕的集大成,着重展示浚县泥彩塑艺人的代表性作品,并系统介绍了浚县泥彩塑的起源和发展、题材与造型、制作工艺及材料工具、传承与流脉、民间故事及歌诀等,生动地展现了浚县泥咕咕作为活态文化的人文内涵与审美理想,集中体现了泥咕咕的工艺价值、美学价值与文化价值。《中国民间泥彩塑集
中国民间泥彩塑艺术,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之中,循系着中华文化的优秀文脉,秉承、综合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民间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世代中国人民的智慧体现,是高度手工技艺与创作才能的结晶。其工艺本身及艺术作品,是一部沉甸甸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绚丽的民间艺术瑰宝,是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惠山泥人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