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尺谱集成(江苏卷)》的收集、整理、出版工作,是继《中国民族民间器乐集成》、《琴曲集成》后的又一项浩大的考察中国民间音乐传承、见证民间音乐生态体系的重要工程。工尺谱本上那些力透纸背的完整传抄,不仅为音乐学家提供了相当重要的音乐与人文信息;同时,其本身也多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了民众的整体音乐文化生态体系的历史构建与现
《满目繁华京师梨园故居谈(套装上下册)》以生、旦、净、丑、乐诸行当为纬,以生年时间先后为经,列举百位在京师梨园界有分量的京剧名伶,对其生平、家世、故居概况分别加以介绍。每位人物为一个独立篇目,从生平切入,娓娓道来,最终侧重于对其故居的变更、建置、居住此地时的重要事件等的描述。每篇文章中配有图片若干张,主要为人物便照、个
《满目繁华京师梨园世家谱(套装上下册)》是“满目繁华——京师梨园百年”系列图书的第1部,主要是梳理了京师170个梨园世家的情况,并为其修谱立传,记录了每个梨园世家的详细情况,诸如历代成员生辰、乳名、别名、艺名、民族、籍贯、婚姻子续、登台时间、应工本料、初习兼习、坐科班序、蒙师业师、拜师年月、誉称雅号、拿手剧目、绝唱时间
刘亚明100幅油画(精)
北京智化寺豢养艺僧的制度使音乐学界了解到,传统音乐的一脉香火不但续燃于分布广泛的民间艺术乐社,也同样续燃于分布上同样广泛的寺院官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学术界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确地意识到,寺庙是传统音乐*重要的传播渠道之一。民间乐社演奏的那些艺术品次典雅、传统风格浓郁的曲目,大都通过寺院道观的僧侣道士传播到民间。这条
从一九九三年夏季开始,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与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钟思第(StephenJones)合作,对河北省保定市、廊坊市、沧州市及北京、天津郊县的民间笙管乐“音乐会”进行了为期数年的普查。普查行程逾万里,调查了近百家乐社,采访了数百位乐师,录音曲目数百首,复印手抄谱本几十种,拍摄照片千余张,拍摄录像数十盘,记
《心迹刻痕20世纪中国油画名家闻立鹏/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为著名油画家闻立鹏油画画册,此画册精选著名油画家闻立鹏创作油画精品,也收录一些文章,如《力与美的交响》《红烛与白石》等,画作内容涉及闻立鹏的人物画创作、风景画创作、人物、风景写生等,此外还包括艺海纪行、闻立鹏艺术年表、图版目录、自述部分。
笺是古代对精美加工纸的统称。供写信或题诗等用的小幅笺纸,称为信笺,也称诗笺。笺谱是由笺纸集辑装订而成,为明清以来的文人墨客所珍赏。 《萝轩变古笺谱(一函二册套装上下册)》是我国目前传世笺谱中年代*早的一部,,由明代吴发祥刻版,分上、下册。上册有小引三叶、目录列画诗、筠蓝、飞白、博物、折赠、碉玉、医草、杂稿,共计八目;
我国传统木刻画,远在刻版印刷术大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至少有一千年的历史。唐代咸通九年(公元八六八年)印在金刚经上的插画,为我们的民族文化建树了新的丰碑。到了明代末年,一六四四年甲申,胡曰从氏所编印《十竹斋笺谱》,运用当时流行的“饾版”、“拱花”之术,曾使彩色套印木刻画艺术水平推向新的高峰。 明代末年版、拱花木刻彩印
此书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所藏的齐如山百舍斋收藏戏曲、小说的图录。每一种书皆为艺术研究院图书馆典藏阅览部主任俞冰老师亲自阅读,历经几年整理、撰写完成。此书对了解齐如山藏书的现存状况,对齐如山、梅兰芳的图书搜集状况颇有帮助,是值得戏曲爱好者、图书收藏者阅读、购买的一套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