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徐悲鸿、丰子恺、李桦、黄新波、关山月、茅盾、巴金、田汉等47位美术、摄影、文学、戏剧、电影、经济、新闻、出版界进步文化名人,为抗日救亡而齐聚桂林的故事。抗战时期全国三分之一的千余名文化精英齐聚广西桂林,开展抗日救亡文化运动,他们不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各条文化战线开展工作的知识分
陶渊明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开创了“田园诗”这一新的诗歌创作题材。陶渊明又是魏晋风流的代表,既以个人创作诠释出崇尚自然、率性真意的文学风貌,又为后世文人树立了安贫乐道、平淡旷达的人格风范。现存陶渊明集最早的版本,即此国家图书馆藏宋刻递修本《陶渊明集》,出六朝旧集而保留有旧貌,是传世陶集的最佳版本。国家图书
《李一氓旧藏词集丛刊》是以李一氓所藏历代词集及词论等词学文献为基础汇编的大型丛书,多珍善本、旧钞精校本,且版本齐备、版刻精良。本丛书以词总集和清代词人别集为主,超过600家有完整的词集,清代最重要词人的别集皆在其中。本次整理采用原色扫描、制版、四色印刷,以期最大程度保存藏书的原貌规制;同时还对每一种词作的版式等信息进行
苏轼(苏东坡)是中国宋代最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他的作品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并推广至周边及世界。十二世纪起,东坡的文献开始传播到日本,无论是公卿大名,还是社宫禅林,都极其喜欢东坡的诗词,并成为诗人们争相模仿的对象,江户时期的诗人松尾芭蕉的许多俳句都有东坡的身影。到西学东渐的明治时期,相关书籍依旧层出不穷。在朝鲜半岛,
《苏轼著作版本集成(日本朝鲜版)》分为正编和副编:正编按经、史、子、集顺序排列(从苏轼文集抽出单独刊刻的策、表启、奏议等,按目録学分类规则,应归为史部),其中,集部又分为诗全集、诗文选两个小类;副编含苏轼疑伪著作、苏轼传记著作(中、日、朝所编)、苏轼书法(仅限作为书籍出版过的苏轼书法或碑刻拓片)三类。
《湘绮楼日记》为晚清四大日记之一,上起清同治八年(1869),下讫民国五年(1916),时间跨度近五十年。 本书包罗万有,囊括了时局变迁、人物消长、学术掌故、治学心得、诗文来往、应酬交际、物候天气、佳肴美食等方方面面,既有一代名士的烟火日常,又有近代中国的风云变幻,不仅是一部接地气的名人日记,更是一部真切可信的社会历史
本书为中华儒学经典著作集成《儒典》的精选版的一种。在《儒典》215种底本的基础上,根据读者需求量大、市场流传少、版本品相精良的标准,选取能够集中体现儒学发展脉络、文献价值高的底本(《周易正义》《尚书正义》《附释音毛诗注疏》《礼记》《春秋左传正义》《四书章句集注》等6种),单独影印出版,更大程度地方便广大读者翻阅、赠藏、
本书为精装影印本,为清代学者、官员黄彭年(号陶楼)的日记。黄彭年宦迹所涉甚广,历经贵州、四川、陕西、河北、湖北、江苏等地。其日记上起道光二十七年九月,下讫光绪十六年十一月,时作时辍,所载约二十三年,可称一生行迹的详尽记录,涉及朝章典故、交游见闻、日常读书生活等诸多内容,极其丰富。经后人整理后,虽有残泐,仍不失为极具史料
“北京文化书系”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组织编写,是一套围绕北京文化内涵主题,深入阐述北京这座伟大城市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和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系统梳理和深入挖掘北京文化内涵的大型系列丛书,共计48种,分为4个系列,本册属于“北京文化书系·创新文化丛书”。该系列丛书系统记述新中国成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