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大典·音像编》是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大典系列的一部分,计划收录约16万笔传统音乐作品的音像信息,并将其基本信息编目成册。传统音乐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丛书将按照传统音乐的音乐形态特点,分成戏曲、民歌、曲艺、舞蹈音乐、器乐和仪式音乐六卷。本丛书音像信息的搜集不仅涵盖了过
本书是一部以海洋和海洋生物为主题的摄影作品集,汇集了摄影师岳鸿军多年来拍摄的优秀海洋摄影作品,在向读者展现神奇而美丽的海洋世界的同时,也是为了唤起公众保护海洋生态的意识,促进人与海洋生物和谐相处。本书收入了水下摄影师岳鸿军拍摄于水下的摄影作品。
河南大调曲子起源于明清俗曲,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民间曲种之一。它不仅在乐制体系、音乐风格以及审美观念方面有其独特的一面,还因其所保留的大量曲牌,堪称研究中国古代曲艺史和音乐史的“活化石”。作为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项目,对河南大调曲子进行抢救、汇编、整理出版,是扎根民间挖掘民间文化资源,也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
《清代宫廷戏曲编年史》以清代宫廷戏曲为研究对象,内容 涉及戏曲文本、礼乐制度、舞台艺术、作家、演员、观众接受、 改编流变等诸要素。本书采用编年史的著述体例,从整体上梳理 了自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年)至逊帝溥仪离宫(1924年)近 三百年间宫廷演剧活动资料,将清代重大的礼乐、文化、政治、 文学事件与宫廷戏曲
《中国画院志》的编撰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起动的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系列研究项目之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文化研究工程。中国自隋唐起有宫廷画家,五代有皇家画院雏形,到宋代建立宫廷画院,南宋为画院发展的鼎盛期,为中国画留下大批不朽名作,成为中国美术史的一座高峰。此后的元明清,画院或类似机
《粤剧表演艺术大全》按粤剧表演艺术涵盖的不同内容和艺术特点,分为做打卷、唱念卷、音乐卷、剧目卷、舞美卷,本书稿为舞美卷。在总体设计上,舞美卷延续已出版的三卷样式。舞美,即舞台美术,涉及舞台演出过程中所需要的化妆、服装、效果、道具、布景、灯光等内容。书稿共分5个篇章,系统梳理回溯和介绍了粤剧艺术百年以来常用的化妆头饰、服
本书是《粤剧表演艺术大全》丛书之一。编辑部追根溯源,反复论证,深入挖掘和整理,采用音视频重录、示范等方式,还原了粤剧例戏排场的渊源与实际发展,按照行当、文武场、表现形态、还有现在广泛使用与已经淘汰四种分类方式列举粤剧古老排场的分类,并详尽介绍了近190个粤剧排场(即根据实际情况搭配、借用的“组合套路”)。在精选剧目篇中
谢稚柳(1910—1997),原名稚,字稚柳,后以字行,晚号壮暮翁,江苏常州人。是鼎足当代,集诗书画创作、考证、鉴定、研究等于一身的世所公认的大家。陈佩秋(1923—2020),生于昆明,祖籍河南南阳,字健碧。陈佩秋的作品浑然天成,用工笔双勾,赋以重彩,在艺术技巧和艺术境界上把工笔花鸟推到了新的高度。本书收录谢稚柳、陈
本书由著名版画史学家齐凤阁教授主编,用原样影印的形式,将国家图书馆、上海鲁迅纪念馆、个人收藏家等所藏的民国时期的新兴版画文献进行集中整理和再版,共汇辑相关文献200余种(不含单幅作品),内容包括鲁迅有关版画信札、鲁迅编印的版画集,以及民国时期出版的版画期刊、版画技法理论著述、个人版画作品集、版画作品合集、木刻连环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