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源自浙江美术馆举办的展览“平板向度:从纸面到虚拟的视觉艺术”,从绘画与平板电子媒介的艺术交融性出发,对现阶段平板绘本的创作与发展进行全面的梳理总结,通过呈现国内外平板绘本的主流作品进而开启电子媒介在艺术领域的开放性交流,致力于进一步激发平板媒介在当代艺术创作领域的新思路、新可能。通过展览和本书的出版启动“平板梦
本书为平湖玺印篆刻博物馆向平湖市博物馆捐赠的1000枚古代封泥图录,这批古封泥来自战国秦汉时期,囊括了封泥各个重要时期的代表性品类。如:东周时期的“市”“笃”内容,是研究中国先秦市场、商品贸易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料,它反映了以农为本的中国古代经济当中还有着商业的活跃和市场的繁荣;秦泥封带“玺”“印”等专称字的资料,划分出
2021年,在建党百年华诞之际,著名科学家、书法家谢和平院士,笔名二步山人,将建党100周年的七一献词以书法作品形式展现,为建党百年献上一份特别礼物。作品采用中国传统宣纸,以书法长卷的形式呈现。书法长卷总长达31.9米,笔墨流转,字里行间,充分表达出对党的忠诚与对祖国的热爱。 这份特别的纪念建党百年的艺术作品,一气呵
为纪念国画研究会成立95周年,广州艺术博物院邀请广东省博物馆、香港艺术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澳门艺术博物馆提供藏品,举办了本次展览。本次展览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题为“画兴有道”,展出国画研究会成员独立完成的作品,呈现的是他们的个人风格与成就。第二部分题为“璧合无间”,展出国画研究会成员的合作作品,让观众深入了解他们
黄般若,少年时代受潘达微、黄少梅等前辈影响开始习画,以花鸟、人物最为擅长,对现代广东美术影响深远。在黄般若诞辰120周年之际,广州艺术博物院以此为契机,精选各馆收藏的黄般若绘画及其旧藏之名家作品等举办本次展览。本书将遴选本次展览中的精品制作,收集成册,希望借此与观众一起缅怀这位20世纪广东绘画大家,重温20世纪广东美术
本书为汪经昌手抄昆曲曲谱,由其学生陈安娜女士编辑整理。收录了汪经昌先生抄录的十五出折子戏曲谱,有《琵琶记》《还魂记》《西厢记》《长生殿》《渔家乐》《孽海记》等名剧名段。另外还收录了汪经昌先生撰写的《吴梅生平及学术研究》,以及为《蓬瀛曲集》作的序。
《颜真卿李玄靖碑》,唐大历十二年(777)五月刻,颜真卿撰书,吴崇休镌,记录了茅山第十三代宗师、“天下道学之宗”李玄靖(683-769)的事迹。碑在江苏句容县茅山玉晨观,四面刻。楷书,前后各十九行,两侧各四行,行三十九字,近一千七百余字。宋绍兴七年(1137)为大风折断,损字数十个,后经霅溪沈作舟扶起。明嘉靖三年(15
《20世纪中国画研究》是对20世纪中国画的全面呈现,既有宏观的史论研究,又有深入的个案探讨,既有纵向的历史梳理,又有横向的对时代的整体把握,提出了诸多新的学术观点。本书展现了20世纪中国画创作的巨大成就,揭示了20世纪中国画发展的规律,为20世纪中国画的研究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与独特的视点。
版画是中国原创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以民族复兴为宗旨,以现实主义为基调,其特质和优势是非常能反映生活,贴近民众,有很强的时代性、人民性和战斗性,尤其是新兴版画运动以来,在表达中国革命斗争方面更是发挥着先锋作用。人民是版画的根基,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以直面现实、反映革命题材见长的版画,数十年如一日,不懈坚守现实主义,敏锐把握
《界面效应Becoming:中国当代艺术现状与生态研究2018》为2018年“界面效应Becoming”展览的项目出版物。该展览主要关注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中国抽象艺术家,作品涉及架上绘画、雕塑、装置和数字媒介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界面效应Becoming:中国当代艺术现状与生态研究2018》一书以41位中国中青年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