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讲述了:历代传世的琴史、琴谱、琴论、琴人传记等等,文献甚丰。上起汉代,下至民国间,有数百种之多。目前,已经出版面世的仅有百种上下。本项目历时五年,通过遍访世界范围内六十余家图书馆和私人藏书家,以及拍卖会,收集到历代琴书300余种,辑录文献近200种,几乎囊括了有史以来全部琴书。是近年来少有的大型古琴专题文献集成。本
古琴是中华民族早的弹弦乐器,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浩瀚、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古琴这一古老的乐器与有着三千年悠久历史的古琴音乐,是中国音乐史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古琴音乐具有深沉蕴藉、潇洒飘逸的风格特点和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擅长用“虚”、“远”来制造一种空灵的美感,
《西麓堂琴统》是中国古代琴谱。全书共25卷,前有嘉靖己酉秋七月序,其一至五卷为论琴文字,主要取自南宋徐理《琴统》与宋以来所传《太古遗音》两书,分论声律、琴制、字谱及杂说等。其中第五卷论字谱指法,已大部分缺失,仅残存卷首二页。其六至二十五卷计收琴曲138曲,都有比较可靠的来历。
古琴位列中国古代文人四艺之首,是历史最悠久的拨弦乐器。古琴音乐不仅读书人自己的修身之乐,更是容纳天地教化道德修养。2003年,随着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称号,古琴艺术的突出价值再次得到了世界公认。有鉴于此,为了更好推广古琴艺术,我们在2113年提出了《古琴名谱集珍》丛书计划,经过
本书从音乐图像学的角度,以考古出土的乐器、陶俑、器物,以及存世乐器、壁画、绘画、雕塑、书籍等为研究对象,与音乐考古学、音乐史学、民俗音乐学等研究方法与成果相结合,对中国音乐史进行系统梳理和阐释,700多幅图片,80多条珍贵音频,运用“三重证据法”,从音乐图像学的角度别开生面地讲述中国音乐史,展现了中国古代音乐近一万年发
薪火相传、传承文脉——《礼俗之间: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这套大型中国音乐学术研究丛书,共13卷,五百万字,是上海音乐出版社“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之一,荣获2019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是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著名音乐学家项阳先生及其硕博研究生们“集体性的协同攻关”中国音乐文化史成果的集中展现,也是当代
《白石道人歌曲》系流传至今的唯一宋代乐谱。姜夔的词格律精严,将江西诗派的瘦硬之体入词,并参入了晚唐诗歌的绵邈风神,从而开创了一种清空冷隽、高雅凝重的词风。此书保留了姜夔词的乐音,尤其是其中自度曲十七首旁注音谱,为研究宋词乐律之重要资料。底本为清钞本,范景中、周小英过录郑文焯批点,并自撰题跋。
古籍影印。书稿含宫商角徵羽五意两卷,续集一卷,共收琴谱约三十八首,包括阳春、梅花引、长清、白雪、短清、归去来辞、御风行、渔歌、雉朝飞、庄周梦蝶、昭君引、屈原问渡等等。所用底本出自日本内阁文库,为天壤间孤本,近代琴学名家多未之见,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清湖琴谱》为日本所藏孤本,主要参照《梧冈琴谱》成书于明代十六世纪中期,可
古籍影印。书稿共二十卷,卷一至八论琴理,辑录历代琴人传,说琴律,辨琴,释指法。九至二十卷收录琴谱八十曲,几乎都有解题、后记等,并特别注明了传谱人或校谱人。全书刊刻于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告竣,可见郑重其事。著名古琴演奏家、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査阜西先生以为书稿是一部对明代古琴有总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