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图集系统总结了作者团队近二十年对中国西部大型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领域油气地质研究何勘探实践成果,以“构造控盆、盆地控相、相控组合”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体系,形成了中国西部三大盆地油气地质综合剖面、构造演化、古地理特征及演化、成藏地质条件和油气富集规律等油气地质图件的系统编制规范,并进行了
本书以板块构造观点和洋板块地层系统(OPS)新理论指导工作,在地层、岩石、构造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全省共划分出13条蛇绿混杂岩带,建立了非常规地层单位-蛇绿混杂岩,划分了蛇绿混杂岩的组合,论述了各组合的特征、位态、成因及相互关系,划分出了MORS型、SSZ型和陆缘裂谷型(CM)等不同的成因类型,深入探
本书是关于天文、数学的著作集,共十三种二十四卷,收录李善兰20多年来的各种天算著作,包括《方圆阐幽》一卷、《弧矢启秘》二卷、《对数探源》二卷、《垛积比类》四卷、《四元解》二卷等。
图集在全球微板块构造理论的基础上,以基础地质的本质过程为出发点,通过地质对比研究,探索全球微板块构造理论的前沿问题和发展趋势,认识全球微板块构造演化对能源、资源、灾害分布的制约。依据全球尺度的P波层析成像模型—MIT-P08模型,通过GMT软件为成图手段,突出全球微板块构造和典型构造系统的地质学术观点表达,形成清晰规范
本书分为总论和分论两部分。总论介绍了沼泽的概念、对沼泽的认识及未来研究热点;概述了沼泽形成的因素,沼泽发育理论和途径,沼泽分类系统、分布与面积,沼泽的生态特征,沼泽的结构及功能;详细介绍了沼泽水资源水循环、沼泽土壤、沼泽植物资源、动物资源的特征和保护管理状况;分析了沼泽退化现状、生态系统恢复关键技术及可持续利用;阐述了
《南海沉积物类型图》(1:100万)共分8幅,是根据我国几十年来实施的多个海洋调査专项及其他调査研究项目获取的9090站沉积物实测数据,并结合收集的数据资料编制而成的首幅覆盖整个南海的沉积物类型图,反映了南海沉积物的分布格局和变化规律。本图说明书在详细阐述沉积物类型、粒度参数和沉积速率的基础上,揭示了南海现代沉积物分区
本套书共5册,包括《综合卷》、《区域地质调查与地质科学研究卷》、《矿产勘查与矿业开发卷》、《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勘查卷》、《地质勘查技术与方法卷》。
本书是中国矿产地质志系列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第一部系统对我国的萤石矿资源概况、萤石矿科研与勘查、萤石矿的开发利用与资源保障、中型以上规模萤石矿矿产地质特征以及萤石矿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进行了全面总结的专著。它汇总了全国范围内177个(类)中型及以上规模和有代表性小型规模的萤石矿床,按照片区“西北、华北、东北、西南、中南
本志系统总结了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矿产地质工作的科学成果,全面反映了内蒙古矿产资源全貌及重要成矿规律。以记实为主介绍了内蒙古发现的142个矿种2735处矿产地,详细阐述了典型矿床及重要矿床的区域分布、资源储量、矿产勘查历史、开发利用状况、矿床地质特征等,对划分的成矿区带、成矿系列及建立的成矿谱系进行了论述。志书分能源矿产、
本书的研编以资料收集与综合集成研究为主,充分利用吉林省已有地质矿产调查、矿产勘查、相关综合研究及矿产预测等科学研究成果,包括古代和近代百余年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吉林省各地勘单位数辈地质工作者长期积累下来的地质矿产调查、矿产勘查与科学研究等成果资料,记述时限止于2018年底。本志书的研编工作是在全面搜集并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