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第一部在全国层面上反映中国硫矿资源状况、硫矿地质矿业历史、硫矿床地质特征、硫矿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的专业志书。全面总结了中国硫矿地质勘查和专题研究的最新成果;划分了中国硫矿的类型,探讨了中国硫矿的地球化学特征、时空分布规律;利用矿床成矿系列理论,对中国硫矿的成矿规律进行综合研究,建立了硫矿重要典型矿床成矿模式及评价
本书除前言、绪论外,共有2部7篇29章。第一部矿产资源包括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水气矿产4篇,对海南已发现的49个矿种370余处矿产地进行研编,内容包括矿产地数量、地理分布、资源储量和资源潜力、勘查工程程度、开发程度、矿床类型、矿产地分述及典型矿床、矿床时空分布特征及成矿规律10个方面,重点对19个重要矿种的
本书全面总结了中国盐矿地质勘查和专题研究的最新成果;划分了中国盐矿的类型,探讨了中国盐矿的地球化学特征、时空分布规律;利用矿床成矿系列理论,对中国盐矿的成矿规律进行综合研究,建立了盐矿重要典型矿床成矿模式及预测模型;分析了中国盐矿资源的禀赋特征和保障程度,指明了盐矿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书以微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运用板块构造学、地形地貌学、洋底动力学和海洋地球物理学等系统理论和方法,在全球尺度、区域尺度和典型构造带尺度下对微板块的地形、重磁特征进行系统研究、梳理和归纳,并提出一套空前精细的全球微板块划分方案。本书还着重展示了特提斯构造域、中亚造山带、西太平洋、东太平洋和北美克拉通的**重磁成果,探讨
本书裒辑载于《明实录》《明史》《国榷》及明清以来方志、笔记中的明代气象史料,勒为编年,全面再现了有明一代风、雨、雪、霜、雷、雹、雾、霾、旱、热、寒、冰、潮等气象变化状况及与其相关的其他灾害(如震、蝗、疫、饥、荒等)。不仅可见明代气象的生成因素、类型特征、区域分布、变化规律、社会影响、政府应对等翔实、可靠的历史信息,也可
《p》本报告由科学技术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联合多部门近100家单位700余位专家编写,主要由“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气候变化影响、风险与适应”“减缓气候变化”“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四个部分组成。本报告全面、系统地评估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相关的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研究成果,准确、客观地反映了我
本书收集了我国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及沉积学等学科领域知名学者2020—2021年在《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上刊登的“学科发展十年进展”系列论文,共33篇。全书较全面、系统地综述了21世纪第二个十年(2011—2020年)我国在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沉积学及其相关学科以及技术、模拟领域(如微束微区原位分析、高温高
本书除前言、结语外,正文包含十五章,第一章到第四章为上篇“总论”,第五章到第十章为中篇典型矿床“分论”,第十一章到第十五章为下篇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上篇“总论”介绍了锑的性质、用途,锑资源的分布,中国锑资源禀赋特征,中国锑矿发现、勘查研究简史、开发利用状况等;中篇“分论”,按照行政区域分布情况分别介绍了中国有代表性的7
本书包括:中国及毗邻海区航磁ΔT场等值线平面图、中国及毗邻海区航磁ΔT场化极等值线平面图、中国及毗邻海区航磁ΔT场化极垂向一阶导数等值线平面图、中国及毗邻海区航磁ΔT场上延20km等值线平面图、中国及毗邻海区陆海航磁ΔT场上延50km等值线平面图、中国及毗邻海区居里面深度等值线平面图,涵盖了常规研究工作所需的各种图件类
《〈自然〉学科经典系列:天文学的进程(英汉对照)(套装共两卷)》系《〈自然〉百年科学经典》系列十卷本的衍生产品,收录了著名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自然》自1869年创刊以来近150年间发表过的经典天文学文献,十卷本已于2019年完成全系列出版。丛书由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担任总顾问,中国科学院前任院长路甬祥院士、《自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