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论玩石》《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引入中国的历史片段》《沃霍尔的艺术与消费主义及其价值疑惑》《中国雕塑公园与当代雕塑的收藏和创作》等文章。
本书收录了《关于声腔剧种史的研究方法问题》《关于男旦艺术的思考》《试析过士行戏剧创作的风格流变》《试论唱曲舞蹈的本质特征》等文章。
本书分为中国语言文学和艺术学两大部分,收录了《互联网时代的文化管理》《当代文艺批评的困境与出路》《中国艺术批评本土话语的回归与重构》《惜字与惜字塔》等文章。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民窑瓷绘画意研究、信仰下的现代包装设计尺度论、奥运会会徽折射世界设计潮流的变化、基于生态系统构建的工作室制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景德镇瓷业生产的时间性结构建制研究、设计与身份认同等。
这套作品,是中国艺术研究院40年来研究生教学成果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可以说,这是40年研究生教育的成长史,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几代学人砥砺前行,传承学术和立德树人的光辉足迹。论文集和作品集以学科为经,以时间为纬,每学科又设教师篇和学生篇。论文集共7卷,分别为“中国语言文学艺术学卷”“美术学卷”“音乐学卷”“舞蹈学卷”“电影电
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丰富文博系统文化生活,坚定文化自信,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举办"书写与传承"文博系统职工书画展览。本书稿是与展览配套出版的图录,围绕"书写中华文明、传承优文博系统文化生活,坚定文化自信,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举办"书写与传承"
本书为康熙帝命焦秉贞绘耕图、织图各二十三幅,每幅附其亲作诗,并撰序文而成。右图左文,绘图工细纤丽,参用了西洋焦点透视法,较为细致、生动的反应了耕织场景,是不可多得的图像民俗资料。左文版框周刻龙纹,每文亦用诗句描绘右图的相关场景,两者相得益彰。是本曾为李劼人所藏,内封有其亲笔签名。
《清代中期绘画特展(套装上下册)》是配合天津博物馆筹备多年的清代中期绘画特展的展览图录,是继2016年举办画与书归明代中期吴门书画特展、晚明绘画作品展后,天津博物馆绘画史系列展览的延续。来自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首都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天津市文物公司和天津博物馆的130余件精品佳作,为观众勾勒出清代中期绘
《龙门二十品》拓本于清代同治年间形成,后在康有为等金石学家的推广下广泛流传。民国年间,龙门石窟造像题记被大肆传拓,拓本数量与日俱增,个别造像遭到了毁灭性破坏。1949年后龙门石窟得到了较好的管理与保护,1975年国家文物局明令禁止传拓龙门石窟二十种北魏造像题记。传世的《龙门二十品》拓本数量庞大,各时期拓本多混杂在一起。
胡武功是中国纪实摄影的领军人物,中国后现代极具代表性的人文纪实摄影家和资深知名摄影文化学者、教授。本书收录了他50年摄影创作中的400余幅精品,将他影像人生的全部精华浓缩在此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