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道昭论经书诗,高312厘米,宽327厘米。石在山东掖县云峰山。
《藏族书法艺术》将从象雄时期诞生的几类字体至公元七世纪吐蕃第三十三代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吞弥·桑布扎改革并完善的藏文,以及作者收集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历代书法大家创造的不同风格的笔迹,以三十个字母的形式展现出来。由于没有过去三千多年以来各种书法产生的年代和顺序的相关记载,无法以其原有发展顺序进行介绍,作者只能尽能力尝试还原其发
薪火相传、传承文脉——《礼俗之间: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这套大型中国音乐学术研究丛书,共13卷,五百万字,是上海音乐出版社“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之一,荣获2019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是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著名音乐学家项阳先生及其硕博研究生们“集体性的协同攻关”中国音乐文化史成果的集中展现,也是当代
2019相约草原——第九届两岸汉字艺术节书法篆刻作品集
清末官场中,嗜藏印、鉴印、编印谱的官员甚多,尚书如潘祖荫,巡抚如昊大激,知府如昊云,信手拈来,都是极精通收藏者。徐士恺为浙江候补道,相传还任过浙江按察使,公余之暇,玩印也是不亦乐乎。但他为人所重的,是一部《广印人传》,作为印学史典籍文献,可称“人以书传”,使得当世大家都开始关注和提及徐士恺其人了。徐士恺字子静,安徽石埭
约在清光绪三十年(一九〇四),即西泠印社成立之年,印社同仁辑社藏吴让之印成谱,名为《吴让之印存》,共十册,每页一印,兼拓边款。全书收印近两百方,其中部分为吴让之自用印,亦有不少吴让之为盖平姚正锈、甘泉岑熔所篆之印。在此之前的清同治二年(一八六三),仁和魏稼孙即辑有《吴让之印存》两册本,卷首有赵之谦手书序言,即印学史上赫
“西泠八家”中,陈鸿寿(曼生)是非常具有文人墨客气息的一位。他书法擅隶书而取扁平化、装饰化,号为简古,一反汉唐审美旨趣;作花鸟画逸兴湍飞,纵横无不如意;又擅治紫砂壶,烧制匠作一经他手,文逸之气顿生,可谓极大地改变了壶艺的地位。而治印则是其当行本色,在把“浙派”丁、黄、蒋、奚的“金石气”以一种清晰而稳定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一
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所藏两种何氏日记手稿,起讫时间分别为:道光二十六年(丙午)元旦至道光二十七年(丁未)五月廿九日;咸丰八年(戊午)三月廿三日至咸丰九年(己未)五月十三日,为行文方便,下文分别简称《丙丁日记》《戊己日记》。这两种日记,为我们研究何氏不同的文化境遇及其交游、日常生活提供了重要样本。 存世的前人日记,当以
《庚子销夏记》八卷,清孙承泽撰。一至三卷为作者所藏晋唐至明代的书画真迹,四至七卷为刻帖和石刻,共二百一十六件。第八卷为寓目记。内容以记述、评品、议论为主,大凡作者之生平、品性,作品之风格、得失、流传、真伪等皆所关注,其所论述或承前人之论,或发己之所见,皆娓娓道来。又间插考据,罗列证据,疏通线索,也多有知见。但此书仅为「
《白石道人歌曲》系流传至今的唯一宋代乐谱。姜夔的词格律精严,将江西诗派的瘦硬之体入词,并参入了晚唐诗歌的绵邈风神,从而开创了一种清空冷隽、高雅凝重的词风。此书保留了姜夔词的乐音,尤其是其中自度曲十七首旁注音谱,为研究宋词乐律之重要资料。底本为清钞本,范景中、周小英过录郑文焯批点,并自撰题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