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古文是域外八国古代及近代作家学习中华文化,以汉字写作的文章,是中外文化长期交流与融合的结晶,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高超的艺术水准。本书共选域外古文256篇,所谓“古文”即古代散体文,不包括骈体文。所选朝鲜、日本之文,起于唐代,止于20世纪初;越南之文起于北宋,止于1945年;东南亚四国之文,起于清初,止于20世纪70
《红楼梦甲戌本研究》系对《红楼梦》甲戌本的梳理分析。全书共二十二个章节,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甲戌本简介,甲戌、己卯、庚辰三本成立的序次——以“莲菊两歧”为引,甲戌本回目考述,甲戌本回前诗、回末诗联与回末结束语考述,甲戌本独异文字考,甲戌本独同文字考,甲戌本错字与改字举隅,王子腾与王子胜考辨,赖大与赖二考辨,刘姥姥异名考辨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文史研究之学术论术,下编则为诗词鉴赏新解,包括唐诗宋词选讲、选评,古典文学名著评论、导读、名人名作欣赏,如庄子选评、老子通解、辛弃疾词选等。作者所发表和出版的学术著作与学术研究的论文,皆为其几十年潜心学术研究的结晶,见解独到,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从事中国文史研究的学者有参考价值。
本书以近年创作的19篇中短篇小说结集成册。书中大部篇幅是女性题材,从一系列的相遇相逢故事中,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来自东北或边陲,打拼在深圳的女性形象。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关于“翻译文学”的导论性、原理性著作,其目的是为中国的翻译文学建立一个说明、诠释的系统,梳理、整合并尝试建立中国翻译文学的本体理论。它以中国翻译文学文本为感性材料,以中国文学翻译家的经验体会和理论主张为基本资源,以概念论、特征论、功用论、发展论、方法论、方式论、原则标准论、审美理想论、鉴赏批评
本书在“译文学本体论”的层面上创制了一整套学科概念,提供了译文分析、译文评价的一系列角度与方法;又在“译文学关联论”的层面上阐述了“译文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论述了“译文学”的学科属性及学术功能。由“本体论”和“关联论”而完成了“译文学”概念提炼与体系建构,形成了翻译文学新的理论形态与研究范型。
游记散文对于旅行行为活动的书写,并不仅仅是一项个体的文学行为,也呈现为一种文化症候和社会意识形态特性。本书以探讨1919-1949这30年游记散文在中国文化转型、民族动荡、社会变迁的历史语境中呈现出的现代性特征为宗旨,从社会历史形态的更迭、旅行经验与旅行功能本身的变化以及散文形式的现代嬗变这三大视角出发,深入剖析现代游
本书是赵敏俐教授多年从事汉代歌诗研究的重要创获。“歌诗”指的是可以歌唱的诗,中国早期诗乐一体,配乐而歌是中国早期诗歌的基本形态,后来诗乐逐渐分离,才有了脱离音乐的独立的诗歌语言形态,自汉代以后成为两种不同的诗歌流派而并行发展。作者独创性地将艺术生产理论运用于中国古代歌诗研究,结合汉代乐府制度的变革,系统探讨了汉代“歌诗
《名家散文精选:我笔写我心》以“我笔写我心”为主题,精选现当代多位文学大家的经典散文并配以阅读札记,集结成册。《名家散文精选:我笔写我心》所选散文阐述了名家们对人生的思考、对内心的探索以及对往事的回忆,表达了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笔写心,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的自我剖析。
本书作者为在中国生活多年的日本年青学者,她以独特的视角主要围绕着传播生态学中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探讨在信息生产与传播的过程中,村上春树的小说包括的四个方面,生产(内容)、传播、消费与影响。全书厘清了村上春树小说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阶段特征,描述了村上春树小说中的主要题材,分析村上春树小说在中国传播的经济、文化等语境。村上
“一座城市一本书”是一套以“城市”为主题的文学作品集,它收录了不同作家有关此城市的诗歌、散文等作品。通过对同一座城市不同故事的讲述,让其无限地流传,成为一种标记,生成属于这座城市风格的地图册。以一本书,记录一座城市的表情,让你在字里行间,游遍它的每一个角落,让你的旅程更远。《一座城市一本书·南京漫游记》精选古往今来描写
《名家散文精选:我眼中的四季》以“我眼中的四季”为主题,精选现当代多位文学大家的经典散文并配以阅读札记,集结成册。《名家散文精选:我眼中的四季》所选文章都是与四季有关的散文,有景亦有情。以文字的形式为读者展现了名家眼中的四季,感受四季中的山川之美、人间真情。
王闿运历时五十多年选批唐诗,他认同“唐无五言古”,最欣赏唐代的七言歌行;他以艺术审美的角度来审视评点诗歌,不喜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态度,也不喜直抒胸臆、一泻千里的创作方法,喜欢诗歌含蕴不尽、远处取神的画面感,这也是他迥异于晚清诸多诗派及其影响下的诗歌思想的根本所在。本书从王闿运关于唐诗的选录、批点和论说之文入手,分析他
本书从读者角度出发,研究戴维·洛奇的代表作《小世界》中浪漫传奇的原型意义建构过程,揭示原型在小说中的文体效果和审美价值。本书在综合运用近年来认知诗学在原型范畴理论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用扩展了的“作为脚本的原型模型”“作为图式的原型模型”“作为框架的原型模型”展示读者是如何从认知的角度对小说中浪漫传奇的结构原
巴顿·华兹生(BurtonWatson,1925—2017)是美国从事汉诗英译的代表性人物,在美国译坛占有重要席位。本书采用语境化的历史视角,运用描写翻译学的范式,对华兹生英译汉诗的翻译行为进行整体研究,揭示了其译诗的世界文学特性、翻译诗学特征及其文学与社会学成因,为其译本世界文学特性的形成提供了翻译学的学理依据。本书
“文学性”是当代西方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关键词,其内涵和意义由文学理论范式决定。语言学范式中,文学性是文本固有的和内在的特性,表现为语法、技法、形式或结构等客观层面。现象学范式中,文学性指文学的意向性,是一种主观建构的产物。修辞学范式中,文学性指修辞性,内在于文本之中,决定着文本和阅读的意义。文化学范式中,文学性指范例
作为美国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唐·德里罗在其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始终关注美国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称得上是战后美国的“记录者”。本书以文化记忆研究为理论框架,对德里罗的4部代表性作品进行深入的解读,聚焦这些作品在再现历史、唤起回忆、重构文化记忆等方面的独特价值。本书为解读德里罗的小说作品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
本書包含《澗泉集》和《澗泉日記》兩部著作,其中,《澗泉集》二十卷主要是韓淲自己的詩集,題材較爲廣泛,主要涉及宦游行旅、山水田園、咏物言志、酬唱交游等内容。《澗泉日記》三卷主要是韓淲自己對宋朝歷史、文學的片段記録和經史考證的學術性筆記,以及他對一些人物的品評,可补史傳之缺,對後世研究宋代歷史和文學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对于古代人类在生活习俗和诗歌艺术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生命意识,闻一多从新的角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透视,其学术研究方式既继承了清代以来的朴学之传统,又借鉴了当时西方的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本书从文化阐释批评角度,对闻一多的原始思维的象征性、原始巫术的情感性、原始图腾崇拜的想象性,以及文化阐释批评下的神话、古代人类的
本书讲述了晏殊承南唐词风,开宋词先声,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其词作闲雅中有情思,富含哲理,语言清丽婉转,词风含蓄典雅。本书精选晏殊经典词作,并对其生平进行梳理,帮助读者知人论世,深入品味作品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