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唐代分韵诗研究》的姊妹作。相较于唐代,宋代分韵诗有了新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分韵的方式,由参加者分赋孤立的韵字变为使用前人诗文佳句中的文字,而且一般不再限定使用的诗体和句数。本书首先对宋代诗人使用诗文佳句分韵的全部文献加以考察,以确保使用文献的准确性;然后对从中提取的佳句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并且思考宋人选择这些
本书立足于严格的文本细读,厘清洛特曼各个时期代表性著述的论述逻辑、理论观点与方法论,潜心求证和分析其重要理论观点及方法论的形成,在具体文本语境中呈现洛特曼文本学的观点、原则,以及文本分析实践的方法论模型,同时显现洛特曼文本思想的发展与变化,寻找其文本思想的脉络;以英美新批评和结构主义批评为参照,通过将洛特曼文本思
常林炎先生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尤在《三国演义》研究方面成果显著。本书分为《三国演义》评论与鉴赏明清小说研讨关汉卿研究诗文评议论学杂著附录六个部分,从所涉内容类别可以看出常林炎先生几十年的学术生涯在继承、开创、总结、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卓有成效的治学风格。
在这本书里,我们探访了十家女性经营的风格好物店。有甜品店、咖啡馆、花店、果蔬汁店、女装店、女鞋店、花园餐厅、母婴店等。女性开店有什么天然的优势?如何找到自己的独特性?创业中面临哪些危机与质疑?有哪些创意心法与经营心得?疫情又给这些小而美的店铺带来了哪些变化与挑战?一起去探店,和女主人聊聊。
本书对羌汉文学客观存在的密切关系进行系统全面的纵横梳理,分析先秦至近现代羌汉文学关系之历史发展脉络,分上、中、下三篇,选取重要作家的重要作品予以分析、评价。本书论述了营营青蝇、陇头流水、羌笛等重要文学意象的形成,元昊、秉常、乾顺等之书表文,以及《松游小唱》对近代诗歌创作大众化的推进等,展示了羌族文学的发展概貌,说
南宋笔记不仅表现了其时士人复杂的心境和精致的趣味,而且拓展了笔记文体的艺术潜力,在笔记文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本书从南宋笔记作者的时代境遇入手,探寻创作主体面对困境所做出的艰难抉择,由此考察他们笔记作品中所展现的多维心境,进而把握其作品所蕴含的时代主题意蕴、独有的审美特质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问题。
本书为中国柳宗元研究会第九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收参会代表的主要论文28篇,内容包括柳宗元思想研究、作品内容与艺术研究、文献考论、研究新视野等四部分内容,代表了近时期柳宗元研究的成果。
《诗经·豳风·鸱鸮》四章章五句。《鸱鸮》全诗以鸟拟人,或谓『禽言诗』之祖。本书从中国、日本、韩国现存历代《诗经》三百贰拾余种注释和研究著作中搜集整理《鸱鸮》诗的注解和评论,是对《鸱鸮》诗的汇注汇评。全书分总说、句解、章旨、集评四部分分类汇解;按语加在每一部分后,内容主在归纳、条理纷纭之说,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以便读者能
本书是一本散文诗集,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辑乡村的颜色,第二辑怀念是一种光芒,第三辑地层深处,第四辑,再见诗坛。收录了《开春的土地》《二月的情绪》《秋日黄昏》《失眠之夜》《渴望阳光》《周末,我们走向舞厅》等作品。
《日本文学汉译史》是国内外第一部中国的日本文学翻译史著作。全书将日本文学汉译置于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的大背景下,以翻译文本为中心,把日本文学汉译史划分为五个时期,围绕各时期翻译选题的背景与动机、翻译家及其翻译观、译作风格及其得失、译本的读者反应、译本对中国文学的影响等问题展开论述,揭示了日本文学如何被中国翻译家创造性地转
《东方文学史通论》是我国一部由个人著述的东方文学史著作,运用比较文学及区域文学、世界文学的观念与方法,从文化学特别是审美文化的立场出发,将东方各国文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学区域予以把握,寻求区域联系性与内在统一性,建构了严整独特的东方文学史体系,实现了东方文学史著作由以往的社会学模式向文化学模式的转型。
中国散文史研究方面的一部大作,以骈散分合和时间顺序结构全书,持论客观公允,值得一读!本书体例精练而独到,语言浅近而畅达,材料翔实而丰富。作者以骈散分合和时间顺序结构全书,持论客观公允,不乏真知灼见,是中国散文史研究方面的一部大作。
本书运用比较文学的观念与方法,分“思潮比较论”“流派比较论”“文论比较论”“创作比较论”四个方面,以每章均为七节的对称均衡的布局结构,以点带面、连点成线,从不同侧面对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之关联做了比较分析,发现并解答了中日现代文学关系史上的一系列重要课题,指出了日本文学在中国文学现代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形
《故里有灯/乡土·系列》是一部90后作家创作的乡土散文集,作者从多个角度描绘出故乡的模样,分为故里景致、故里味道、故里记忆、故里花事四个专辑,讲述那些记忆里的人和事,感悟生命的真谛。语言干净纯粹,富有情感,值得让人细细品味。
身为诗人和教授的作者从自身出发,联系许多作品和人物,在《认领与重构》-书中谈及并讨论了当代诗歌和当代文学以及大学人文教育中人们所关心的诸多热点和焦点问题,议论风生,文采飞扬,既充满创见、鞭辟入又亲切幽默、轻松可读。本书分为三部分,谈及作者自身诗歌创作历程,讨论了当代诗歌创作中存在的问题,评价了部分优秀诗人的是个作品,并
致青春忆江南〗——江南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优秀作品集萃
内容简介:《稔子花》小说以农村题材为背景,描述一个农村姑娘稔子花从小喜爱学习,立志向往美丽的蓝天,长大后当一名航天员。 在成长的过程中,经过了曲曲折折,疾病的磨难,以坚强的毅力战胜一切困难,终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北京航空学院〉。〈稔子花〉小说共分二十二个章节。章以三月清明拜祖为题材,稔子花的父亲吕正能讲述了八十年代农村贫
《中国比较文学百年史》是一部20世纪中国比较文学学术通史著作,是在作者的《中国比较文学二十年(1980—2000)》(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二十世纪中国人文学科学术史丛书·比较文学研究》(与乐黛云合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的基础上扩写而成。全书将史学、文献学方法与学术批评结合起来,评述了20世纪中国比较文学
本书是国内外一部中国题材日本文学史著作,对一千多年来以中国为舞台背景或以中国人为主人公的日本文学做了较为系统全面的评述研究,将纵向的历史演进与横向的作家作品论结合起来,呈现出不同历史时期日本文学中的中国及中国人形象,反映了历代日本人中国观的演化与变迁,分析了中国题材在日本文学中的地位作用与功能,指出了中国题材在日本文学
中国的日本文学研究已有一百多年学术传统,大体上经历了由浅入深、由文学评论到文学研究、由非专业化到专业化、由追求功用实用价值到追求非实用的纯学术价值乃至审美价值的发展演变历程,作为我国外国文学研究史乃至整个学术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历史阶段,对我国的社会文化、审美文化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中国日本文学研究史》作为